撇撇嘴,或是敷衍地在群里回了句“收到,谢谢顾总提醒”。
私下里却不约而同地嗤笑:“女人家,到底还是谨慎过头了。”
“刚尝到点甜头就喊撤?外资都被我们打懵了,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时候!”
“天方控股的例子摆在那里,空头气数已尽!谁还敢埋伏我们不成?”
“就是,要是方神来说这番话我们还多少要考虑一下,你顾云溪才做了几年的交易,就来教我们做事?”
他们非但没有听从顾云溪的建议进行减仓锁定利润,反而被港股市场上那些前期涨幅相对滞后、估值看起来更“便宜”的股票所吸引。
几位激进的基金经理迅速圈定了一批所谓的“滞涨股”、“补涨潜力股”,认为这些股票迟早会被市场轮动到,都是还未被充分挖掘的金矿。
他们摩拳擦掌,调集资金,准备在港股市场再发动一波凌厉的“补涨行情”,誓要将利润最大化。
悲剧,就在这种集体性的贪婪和误判中悄然降临。
就在他们大举建仓那些“滞涨股”的第二天早盘,港股一开盘,异变陡生!
那些被他们寄予厚望的“补涨股”,非但没有如预期般强势上扬,反而毫无征兆地遭遇了排山倒海般的巨量抛压!
源源不断的卖盘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如同事先演练过无数次一样,精准地集中砸向几个关键价位,瞬间击穿了所有技术支撑位。
所有的跟风买盘被瞬间吞噬殆尽,股价开始断崖式跳水。
“卧槽,怎么回事?!”
“谁在砸盘?!”
“快!护盘!顶住!”
国资机构的交易室里,惊呼声此起彼伏。
交易员们手忙脚乱地挂出买单试图托住股价,但根本无济于事。
抛盘不仅汹涌,而且极其有章法,如同精确制导的导弹,专挑他们刚刚重仓介入、流动性相对薄弱的股票下手。
更可怕的是,市场恐慌情绪被迅速点燃,跟风抛售盘和程序化止损盘被连锁触发,形成了恐怖的下跌螺旋。
短短一两个小时,那些被寄予厚望的“滞涨股”跌幅惊人,不仅吞掉了他们之前在其他股票上的收益,甚至开始大幅拖累整个投资组合的净值。
精心策划的“补涨”变成了“补跌”,账面浮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蒸发。
几位之前信心满满的基金经理脸色煞白,额头渗出冷汗,死死盯着屏幕上满屏刺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