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员,此时却是心如死灰。看样子,这二十块钱的礼是逃不掉了。
可就在邹云川上前,伸手准备掏钱时,却见张少文又掏出五块钱,道:“再给赵军那账上写五块钱,这是张敬业的,爱岗敬业的敬业。”
他们爷俩虽是一家的,但张敬业都三十多了。领孩子吃席没毛病,但没有领这么大孩子吃席的。
看到这一出,刘、王两个办事员心中狂喜,纷纷从兜里掏出五块钱来。
刚才已经认命的邹云川,此时也松了一口气,他拿出十块钱写在了王美兰的账上。
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张兴隆,将一本卷着钱的礼账送到王美兰前面,说:“屯长,这是咱西山屯人给你的一份心意。”
说完,张兴隆手指在礼账上轻点两点,才继续道:“咱屯子五十八户,每家每户都随的五块钱。”
西山屯一共才五十八户,一家五块钱,一共随礼不到三百块钱,却坐了将近三十桌。
由此可见,王美兰这第四悠席是铁定要赔钱了。
不过王美兰根本就不在乎,她高兴地收下礼钱,还叮嘱张兴隆一会儿一定要多吃、多喝。
这时,娘家客和赵家食客们纷纷出了棚子,向前院走去。
赵家准备的饭菜都够,他们坐下跟着吃也没问题。但都吃完上顿没多久,正常人谁也不可能跟着再吃一悠了。
要走的还有楚安民,就听楚安民对赵军说:“赵军呐,这没啥事儿了,我就回去了啊。”
楚安民来的时候,就跟赵军说好了,他这主婚人一定有始有终,但等第四悠开席前,他为赵军主完婚,就带着一家人回城里了。
对此,赵军没再挽留。因为楚局长都出来一天了,现在从永安往回返,到城里也得五六点钟。休息一晚,明天还得上班。
主要是楚局长也吃好了,赵军自认为安排到位了,那要走就走呗。
可就当赵军想对楚安民说几句感谢话时,陶大宝忽然过来,喊楚安民道:“老楚,你干啥呢?过来呀,酒都给你倒上了。”
“我不喝了。”楚安民道:“下回有机会的,咱们再喝。”
“还什么下回啦。”陶大宝道:“好不容易赶上了……”
还不等陶大宝说完,楚安民便打断道:“啥好不容易呀?咱俩不总聚吗?”
这话倒是不假,去年陶大宝还去城里找过楚安民呢。他俩离的不算远,想见面并不困难。
可楚安民话音落下,就见陶大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