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煜明白了。
宋朝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武将得的天下,赵匡胤在历史上也素有抠门的名声,当然这是开玩笑,主要是宋朝建立的时候刚刚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尤其是赵匡胤本是后周的武将,在柴荣在位时期,柴荣一手把他提拔到殿前都点检的位置上,甚至给了他三公之一的太傅的虚衔,已经几乎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等到柴荣死后,七岁小儿柴宗训继位,更是任了太尉一职,并且亲自出任归德军的节度使。
太尉是什么呢?对比起现代,相当于中央高官,是中央军事最高长官,跟丞相一样,都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归德军呢,则是后周设置的最强武装力量,节度使就是统领这支最强武装力量的行政以及军事大权的唯一长官,并且还控制着财权。说白了,节度使跟秦朝之前的诸侯没什么分别,所不同的只是秦朝一统全国之前的那些诸侯,由于是封地所以多数都割据了,形成了争王的局面,而唐朝开始的节度使制度,并没有封地,是以比较难形成割据的态势。但了解唐史的人都知道,唐朝的覆灭,跟节度使这个制度可谓是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大唐走向衰败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安史之乱,而其中最主要的人物安禄山,就是唐朝的节度使,并且是一人兼任三镇节度,权力彪炳到就连杨国忠都无法弹劾的地步。赵匡胤的地位,其实比当初的安禄山有过之而无不及,虽说只有一镇节度,但却手握全国兵马大权,尤其是后周疆域着实太小,北不过现如今的河北,西不过甘肃,南边连长江都过不去,面对总人口数不过区区千余万的后周,几乎是达到了予杀予夺的程度。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陈桥兵变。
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一手提拔赵匡胤的周世宗柴荣,又偏偏是个颇有些穷奢极欲的家伙,他的穷奢极欲主要体现在对瓷器的痴迷上。史书上对柴荣多是溢美之词,又是励精图治,又是神武雄略,但史书那都是后人所写,真要是那么励精图治,又怎么会搞出后来被赵匡胤砸的稀里哗啦的柴窑?
程煜在得到那些柴窑瓷器的时候,就曾经详尽的查阅过那段时期的历史,他得出一个结论。
宋太祖对柴荣无疑有愧,那可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结拜兄长啊,在此之前赵匡胤投靠无数,却始终不得重用,直到当时还任开封府尹的柴荣将其招入麾下,他才迎来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大踏步前进,甚至最终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柴宗训与符太后这对孤儿寡母,是他必须残忍面对的对象,否则,他就不可能拿到天下。是以在宋朝人修撰的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