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从明朝开始,黄家就一直落户在南直隶,在如今安庆一代生活。倒是也派人回过山城,想要寻访同宗,以及修葺祖坟,可是,山城和塔城正处于淮水的附近,金朝和南宋的拉锯战主要就集中在这一代,再加上之后的蒙元涂炭,族人早已寻之不见,祖坟也早已被荡成平地。
偏偏五年前那起盗墓案里,黄平偶然获悉其中有一块腰牌,其上所书正是自家在北宋那位位居三品高位的祖先,自然也便知道了,这群盗墓贼所盗的,正是自家的祖坟之一,而且也是黄家从军以来最为位高权重者的墓穴。
想想也是,若非大墓,那群土夫子又怎么可能去盗呢?自然是因为黄平那位三品将军的祖宗在墓里陪葬了不少好东西。
于是乎,黄平就格外的关心起这起案子来,自然也就知道了孙守义的存在。
当然,当时黄平还并不知道孙守义的名字,只是知道他姓孙,是塔城人。
两年之后,黄平作为百户的亲随,得到了升迁的机会,而那名百户问他想在哪里任职的时候,他直接就选中了恰好有缺的塔城。那位百户也知道,黄平祖上是山城人,而塔城和山城相邻,黄平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回归故土了。
这才有了黄平来塔城出任小旗一职的事,费林为此颇费脑筋,但却一直弄错了,黄平身后虽然有军户的背景,但并无势力,在塔城也并不是来镀金混资历的,而是真正的就打算扎根于此。
偏偏黄平自己也有一肚子官司,他来塔城除了回归故里,也是想继续调查那起盗墓案。他也看得出来,孙守义很有可能只是被牵连的,并非那伙盗墓贼其中一员。但毕竟是祖坟被刨,黄平本着除恶务尽的态度,明面上不好调查,那就暗中以个人的身份调查。
三年下来,黄平因为有锦衣卫所的便利,是以塔城十余万居民里,所有孙姓之人都被他排查了一遍。最终,孙守义也就自然而然的付出了水面,有任侠之能,却又于盗墓案之后在塔城消失,并且经过多方走访,黄平也知道了程煜和孙守义的父辈当年做过的那些勾当。
确定了孙成就是吃土里饭的,黄平更加不会放过孙守义,哪怕三年的调查下来,他基本可以确定,程煜跟这些事情几乎毫无关联,只能说是承继了程广年发的那些死人财,而孙守义也的确找不出任何与盗墓有关的行为,似乎到了他俩这一代,真的是摒弃了上一代的罪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若不是在城外驿站偶然看到孙守义,黄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