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欲饮酒,但表弟却道无妨,于是便与他在驿口吃了几杯酒。那晚,孙守义与一名女子在驿站旁的大车店投宿,让某瞧见了。某当时就觉得此人有几分眼熟,便多留了些意。前日一早,表弟开拔,某也便一早回城,去卫所查了查当年的案底卷宗,确认了在驿站所见的正是当年的孙姓通缉者。但毕竟已蒙大赦,某也只能去官府找庞县丞知会一声,不想引得程头儿误会。”
这番话,并未解开程煜心中疑惑,过程倒是清晰了,无非是孙守义和王雨燕即便与塔城只剩下三十里之遥,可当时城门早已关了,他们只能等着第二天再回塔城,于是便在距离塔城最近的客栈投了宿,恰好被黄平看见。
但黄平为何会对一份五年前的通缉文书如此在意,张春升当年能把孙守义放走,就充分说明明朝的通缉文书上的画像并不太像,可黄平却如何能在时隔五年之后一眼就认出孙守义呢?正常来说,别说是匆匆一瞥,还是夜里,他又是在驿口,而孙守义和王雨燕却是在附近的客栈,少说也有个几十米的距离,即便是拿着那份通缉文书对照,也未必就能确认那就是孙守义吧?再者说了,朝廷那份通缉文书上,并没有孙守义的全名,因为当年找他帮忙的那帮土夫子,也根本不知道孙守义的全名,只知道他姓孙而已。黄平又是如何确认那就是孙守义的呢?
似乎是看出程煜心中的疑惑,黄平大概也知道自己这番话只是叙述了经过,而没有把来龙去脉讲清楚,不等程煜发问,又继续说了起来。
“某知道程头儿心中必有诸多疑惑,包括某是如何确认孙守义的身份的,又是如何知晓他与你的关系,那晚如何认出孙守义想必也是程头儿心中所惑。这件事,还要从五年前说起。”
殓房里终究是尸臭太甚,程煜见黄平隐隐有长篇大论之嫌,便将白布展开,遮住那两具尸体,道:“不如我们还是出去说罢。”
黄平点点头,等程煜重新盖好尸体,跟他一同走出了殓房。
两人很有默契的一同走向不远处的一张石桌前,稍事谦让,各自坐下。
黄平深深的看了程煜一眼,再度开口。
“正如程头儿所言,这起案子,本也并非我们锦衣卫的案子,是以也并非所有卫所都会接到通缉文书,即便接到了,也只有协查之责而已。但是,各百户所却是都会接到这份文书的。而某当时,正是在南直隶一个百户所任职,我当时是百户的亲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程煜点点头,心道这也算是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