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彰显身份的作用远大于实际对敌的作用。
而千户和百户,所佩之刀实际应为雁翅刀,长二尺八,换算成公制也是九十多厘米了,其实也并不十分适合杀敌。虽说百户千户在行动中也需要与敌人交手,但想来他们真的杀敌之时也会换刀,这种雁翅刀应该也是主要用于平日里佩戴。
至于总旗和小旗,所佩的就是雁翎刀了,长约两尺五寸,长短合适,平日佩戴也没问题,上阵杀敌也是一把好手。
最低级的校尉,所用的只是两尺左右的短刀,可能是因为校尉基本上都是贴身肉搏,短刀反倒更容易发挥其威力吧。
更严格一些,小旗本身也应该是校尉的一员,类似于捕头和捕快的关系,所以他们本也该佩戴短刀,而不是雁翎刀。只不过锦衣卫毕竟是独立于官府的特殊机构,小旗毕竟也统领着至少十名手下,时间长了,逐渐的也就向总旗靠拢,挎上了雁翎刀。
而绣春刀一名,来自于杜甫的一句诗,诗中所写是一名御侍,此人身着绣衣,其中有一句是“绣衣春当霄汉立”,后人将其缩写为绣春二字,说的就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而锦衣卫是直接听命于皇帝,并且替皇帝监督百官监察天下,是以锦衣卫所用之刀就被民间统称为绣春刀。
但实际上,只有皇上御赐的才能被称之为绣春刀,而明朝锦衣卫最多的时候达到十几万人,又怎么可能人人都得到一把皇帝御赐的绣春刀呢?
在这种情况下,程煜当然知道,在塔城,费林及曹正、黄平都是佩的雁翎刀,程煜跟曹正很是熟悉了,对雁翎刀自然也很是熟悉,而其余校尉都是用的比铁尺长不了多少的短刀,自然是一眼就能分辨的出来。
虽说雁翎刀是整个大明朝最常见的军刀,但在塔城,有资格穿着飞鱼服又挎着雁翎刀的,不过三人而已。另外两个程煜都很熟,眼前这个不是黄平还能是谁。
程煜快步上前,挥手跟已经朝着他看过来的黄平打招呼。
“黄旗总?”程煜拱手,尾音微微上挑。“在下是县衙快手程煜。”
黄平也赶忙拱了拱手,口中却道:“阁下切莫如此称呼,某只是个小旗而已,当不得旗总的称呼。”
程煜当然知道这一点,在锦衣卫里,一般很少会有人使用旗总这个称呼,毕竟总旗就直接称呼某总旗就可以了。而对于小旗,通常也是直接称呼职位,叫对方某小旗,显得稍微亲近一些,可以称之为某旗头。只有在和对方基本不认识,又无法从佩刀官衣等地方直接确定对方身份时,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