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根据李叔的资料,他综合了各方的信息,考量之后认为,村里之所以不允许青壮劳力离村,也是担心这些拥有盗墓技术的年轻人出去之后就不知所以了,一旦过的不好,很有可能误入歧途开始做刨坟掘墓的勾当。而把他们留在村里,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他们。
不得不说,这个村子的村长或者说是姚姓的族长,是颇有些偏执的,又不想让祖传的手艺失传,非要传给村里的姚姓年轻人,却又绝不允许他们利用这门手艺发财,以免违反法律。这种矛盾,在程煜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李叔却似乎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了,资料里甚至都没有就此有更多的分析,而只是给出了族长在限制村民使用这些技能的结论。
这话里话外的,也就是在说,那些村民们,在真过不下去的时候,也会在族长的领导下,搞些小勾当,总之是要让村民们有个活路。
关于这一点,倒是也解了程煜另外一个困惑,那就是张姨家里,生了一个儿子之后就没有再让她继续生孩子,这在当地附近的农村,其实并不多见。而根据张姨自己的叙述,她丈夫的村里,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生了女儿那是必须要再生的,但只要生到了儿子,就绝不再生。当然也有偶尔的例外,可那些生了两个以上儿子的家庭,却都会把长子以外的孩子,过继给那些没有儿子,又或者娶不到老婆的家庭。
现在有了这份资料,程煜算是明白了,这是为了保证村里每一户姓姚的,都一定有传承,但却又不多生,一方面是响应当年的国家号召计划生育,另一方面,真要是有两个以上的儿子,这盗墓的手艺传给谁呢?两个都传,只怕容易失控。
这么多年下来,姚家洼就谨守着这样的规矩,拮据度日,却绝不离乡。
……
程煜接着往下看。
祸事最终还是来了。
哪怕姚家洼的村民在族长的带领下,已经尽可能的守法,甚至做出了宁愿村民只吃七分饱也不让他们离乡打工赚钱这种有悖人情的限制,但总还是有人把主意打到了他们的头上。
而且,这个祸事,就出在张姨家里。
张姨的儿子前不久结了婚,由于张姨在杜家收入颇丰,她儿子的小饭馆生意也着实红火,家境显然是村里最好的。即便是张姨的丈夫姚大宏时不时的还接济一下家里发生变故的同族,也依旧是村里经济条件最好的。
凭着张姨的收入,以及她儿子的小饭馆,家里翻修了房子,又买了车,十里八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