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别无选择,只能向外寻找合适的女婿入赘进来。而世代以来一直与周家关系密切、交情深厚的李家子孙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要考虑对象。李家当时子孙兴旺,李文远从小就进入了周家,被周家当作亲生儿子一样抚养长大。
他入赘的时候,李家的老宅李宅还在,由李家长房长子掌管,家族的七房人都居住在李宅里面。当时李家正值鼎盛时期,李家的宅院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在玩偶镇也是出了名的大宅。书籍中还附有李家宅院的旧时全貌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那是一座典型的园林式建筑,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庭院深深,花木扶疏;从布局来看,是大约9个七星宅拼接而成的大宅。虽然李家那时候很好,但是李文远所在的五房并不得志,李文远的父亲只知道饮酒作乐,家中没有多少钱财,这也是他愿意贡献出小儿子和周家联姻的原因。
据传闻所说,李文远自幼于周家长大成人,其本名本为李文远,却在他仅有三岁之时更名为周文远。岁月如梭,人至中年,李文远已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然而此时他的妻子已然离世。于是乎,他决定恢复原姓李姓,子孙也重新改为李姓,并开始扩建自家的宅院。自此之后,周家之名逐渐被人们淡忘,淹没在了玩偶镇的历史长河之中。
而与此同时,玩偶镇上突然冒出了两个李家,虽说是同一根源所生,但也经历了一段激烈的竞争时期。直至抗日战争时期,这两大家族方才重归于好,携手并肩共同抵抗外敌入侵。
然而,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爆发,玩偶镇也未能幸免于难。原来的李家老宅所在的街巷在战火中被损毁,两大家族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家族中许多年轻人投身抗日,最终英勇牺牲,人丁凋零,两家的辉煌不再。
战后,两家决定合为一家,都住在原本的周家宅院里。李家的后代子孙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逐渐将李家宅院恢复了往日的荣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子孙都是李文远的后代,他们还惦念着祖母一脉,所以专门为周家立志修史,使周家也在地方志上留下了姓名。
青兰看完了相关的描述,又仔细翻了翻两本书,直到没有再查出线索后,才合上了书。她大概了解了周睿太姥爷的爷爷李文远一家和红姑一家的渊源。看书上记载,那个周慧虹似乎就是传说中的红姑。可是她梦中李文远娶的应该不是红姑。看样子,书上的记载,也只是后人说而已,可能并非完全的真实。
想到这里,她的好奇心再次被激发起来了。周家和李家都是阳镇人的话,应该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