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问道:“陛下觉得,谁才是和陛下站在一起的,外戚,士族,还是宦官?”
这问题在朝堂说出来,多少有点众矢之的了,但是……
反正他已经取得最高权限,历史认证,别人不敢提的他随便提,不敢说的他敢说,忠心的化身,说话就是这么敢。
刘秀琢磨了一下,外戚吗?不,他一直在压制,就算给待遇,也从没让外戚高高在上掌控一切过,士族吗?大家是合伙人,能取天下确实离不开他们,但他也一直在防着。
宦官的话,忠心可保证,但一动用就是要闹出人命来的。
可以说,他谁也不信,他玩的是平衡。
问题就来了,平衡,真的能平衡几百年吗?后继之君,都如他一般吗?
“谁也不靠,或是说,谁都得靠。”刘秀迟疑着说道。
“陛下,看事物,要看本质,大汉亡国从黄巾始,可若是百姓幸福,张角如何凭一句话得百姓相随?真的全靠符水吗?”
诸葛亮定定的盯着刘秀的眼睛,等着他说出正确答案。
刘秀沉思着。
刘邦却是拍桌嘿嘿一笑:“这题我会啊!靠黔首百姓啊,老子当年要不是二世相助,哪里有成事的机会!”
诸葛亮朝着刘邦行了一礼,继续说道。
“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选择反,只要能吃饱,能活下去,大汉就稳,秦二世与赵高暴虐无道,使百姓无饱腹之粮,天下无安定之地,所以国亡,汉以黄老之学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所以汉立。”
刘邦听了很得意,倒是刘秀叹气道:“这我也知,可是否有些跑题了?先生,我想知的是如何避免东汉幼儿园啊。”
“陛下莫急,方法就是,和百姓站在一起,人和,无论何时,都不能丢!让百姓知道陛下念着他们,掌控基层,皇权下乡。
如此,朝堂的擂台消停下来,皇帝的命自然能长起来。”
刘秀苦笑道:“唉……说来简单,可这何等的难啊。”
诸葛亮也无奈道:“臣也没说简单,臣想过,大概,得累死三个臣,才有一点希望……”
好家伙,累死三个诸葛亮,这都成计量单位了吗?
岂不是说,三倍于北伐的难度?
不过想想也是,单是益州一地,加上北伐,就让诸葛亮累够呛,整个大汉,想要做到皇帝百姓站一起,就那阻力,几乎不可能。
“我想想啊,科举是一个法子,这个要杀好多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