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甘宁没必要非要强行攻城,其实只要围困一段时间,等城内的粮草吃光,孙权和吕蒙自会开城投降。
其实,对于这种屡次背刺盟友的家伙,关羽和甘宁都是没有什么好感。
关羽自不必说,义薄云天最讲道义二字,就孙权和吕蒙之前的种种行为,便是最令关羽所不耻的,再加上许少杰在写给关羽的信中添油加醋,更使得关羽对孙权和吕蒙的厌恶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而甘宁,在投效到吴州加入许少杰麾下之前,便是为祸吴州一带的水贼头领,想当年孙权控制吴州的时候,想来也是没少跟甘宁产生摩擦。
如此这般,孙权和吕蒙的败北,其实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并且,在许少杰的授意,以及吴州随军军师刘穆之的建议下,关羽和甘宁还动用了锦衣六扇门的力量,通过许少杰特派给军师和主帅的锦衣卫密谍,联络到琼州的锦衣卫,将一则消息带进了稻城之内。
那便是,此次围城,只取孙权与吕蒙二人性命,其余人等,只要愿意归降,一概既往不咎,甚至可以保留官职,继续留任琼州。
这样的一则消息,在琼州锦衣六扇门密谍的努力之下,不仅传到了稻城百姓的耳朵里,甚至也传到了城中那些文官武将的军帐之中。
镇北侯许少杰之名,在皇朝可谓是如雷贯耳,正是这样的名声,让稻城之内的所有人都相信,镇北侯麾下的兵马,是绝对不可能许下诺言而食言的。
这便是人的名树的影,镇北侯许少杰那名扬天下四海皆知的行事作风和严谨的治军风格,便是这些承诺最坚实有力的保障。
而稻城之内,现在还在孙权身边的文臣武将,虽然也有不少是死忠于孙家的,但是其中不乏一些原本就是皇朝的官员,甚至还有一些,是被迫才跟随孙权的琼州土家氏族的人。
这些人原本对孙权就没有什么忠诚心可言,只不过是迫于局势,不得不暂时委身于孙权麾下。
现如今,面对这样绝望的情况,正当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镇北侯许少杰的一道许诺,成了他们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人这种生物,在面对生死的时候,只要有一丝生还的希望,都会想要去争取,这便是人性。
在人性的驱使下,关羽和甘宁并未等到稻城城内的粮食耗尽,便得到了孙权和吕蒙被稻城内众人捆绑,之后开城投降的消息。
稻城,便这么轻而易举的破了,关羽和甘宁甚至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攻打过一次,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