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达到将指挥不动兵,兵不服从将的效果,激化两军内部的矛盾。
还侧面的诱导底下军官不要听从将领命令,可以实施自己“绝妙”的计策。
问题如果是由上级散播到士卒,可以抓几个领头羊严惩。
可如果是从底层士卒向上散播,要解决起来就很有难度。
总之,矛盾越来越大,部分被利用的将领逐渐抱团挤压原“百林”、“屯田兵”的权力,并且间接向两军主将施压。
最终,北陵军利用军队里的不和,以及一些将领迫切立功的心态,击溃了两军。
等他们反应过来,想要在凝聚军队,却为时已晚。
这就要说一点,沈易东的防守是分散的,基本是三军各驻守一座城池。
这三座城池有多难打,只有攻过城的他们最为清楚。
如果北陵简单攻下城池,再安排一两万士卒驻守,再打下来只会更难,所以沈易东的决定也没有错。
而虎翼军,也是有问题,虽然之前绝大部分被陨石砸没了,可它也是唯一与除寇军齐名的军队。
他们很听从沈易东的命令,却过骄傲。
他们的战绩对得起这份骄傲,但被放大的骄傲,就会变成狂妄。
北陵百姓这样的交谈,和上述挑拨另外两军一样。没有办法追究百姓,最多也是议论大军关上几天。
而且,虎翼军更为特殊,因为北陵百姓是在赞美,难道赞美也有错?赞美也要坐牢?
北陵国让城中的百姓不断称赞虎翼军勇猛,使得将领、士卒都飘飘然。
本来沈易东还能约束得住,但知道百林、晋阳的战败后,只能出城一战。
至于回援?回什么援?路上肯定有北陵国的埋伏,还不如野战。
本来野战就是伊国的优势,之前是为了万无一失才窝在城里。
可两军一交战,沈易东就明显感觉到北陵军队的不同,为此他还在战报兼请罪书上说清楚。
他们的阵法也不是没见过,就是速度变得更加快,威力更加强大。
那一战,虎翼军损失五千人,北陵军损失九千人,通过俘虏的一名牙将,知道指挥北陵大军的已经不再是赤甲军主将。
符山岳,我其实也有所了解。
从他众多的头衔不难看出是一号人物,也是伊国的大敌。
如果说孤白澈是压制这个江湖一个时代,那他就是威震五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