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史也不甘示弱:“收回来?暂且不论史刺史会不会饱中私囊,多铸造伊钱。
此法实行,钱必多,而钱价降低,这个过程恐怕不容易。”
有人提议:“可遣一名清廉官员前往卞城监察。”
“清廉?这里面的水深着呢!没有经验,必察觉不到其中危险,只怕等到大势已去才会知晓。”
我开口:“暂且不论派何人,先论要不要铸钱。”
这些百官,总是跑题,明明谈论一件事,一不注意就到了其他地方,等那个问题解决了才发现:
诶?第一个问题都还没解决,而且解决的问题都没什么用,所以我不得不总把他们拉回正题。
左丞相说道:“可行,不过需要很多安排,否则恐怕引火烧身。”
……
这样的大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连着上了五天的早朝,百官们终于达成了一致。
其中有一个难点,朝廷的银钱不够了。
主要是国库又支出了一百多万两用于无阻铁骑,铁骑已经稍成规模,之后就不用再开支这么大。
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一年应该在五十万两左右的开支。
可没有战争?我费尽心思组建铁骑干什么?我只希望这个烧钱的军队赶紧训练有成。
不过很快就有办法解决,被抄了家的临海州太守和泗州商户,就给朝廷提供了不少的银子。
……
在我的暗中授意下,百官举荐了刚刚被罢免的钟尚书。
最终,钟尚书以钦差的身份前往卞城,负责监察新钱的铸造。
同时,以唐、南封、伊原本三国的边界进行严防。
主要严防唐地大量伊钱的过境,其中的细节我也不是很清楚。
用钟尚书的话来说,那就是避免有人卖钱,是的,卖钱。
术业有专攻,这方面钟尚书肯定是比我强很多,我也不想追究其中缘由——主要是听了也不懂啊!!!
南封六州与唐地八州不一样,南封不能给予铸造钱财的权利。
一,南封世家很庞大,阻力自然就大。
二,南封百姓并未受苦,真就是“劳民伤财”,会引起百姓造反。
南封国高层之前被洁娴狐影响,可底下都百姓影响不大。
融旧钱铸新钱,和开采铜矿铸新钱,可不是一码事,耗费的人力物力不一样。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