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步。
同样是安定元年,唐国大举进攻,水淹半个悯州。
安定二、三年,剿灭流寇、击败乱党。
安定四年,兵进南封国。
安定五年,五国遭遇旱灾、蝗灾。
安定六年,兵进唐国,并且损失数万士卒。
安定七年,十万大山进攻万、兹两州,现在还陈兵城墙外。
今年,万万是不可再起争端啊陛下。”
我轻轻点头,表示自己很认同他的看法。
“言之有理,但你好像没有说怎么解决北陵国要兵进伊国的办法。”
他郑重行礼:“陛下,臣愿出使北陵国,尝试劝北陵国停止那些小动作。”
我一个眼神给到了下的钟尚书,他很快领会,他转身看来在后面的吏部侍郎:
“吏部怎么也负责出使他国?而且,如果你没有成功,那我们就这么傻愣愣的等着?”
吏部侍郎说:“臣确实无把握说服北陵退兵,但能不动兵,对双方百姓都很好。”
……
随后在一众朝臣的讨论下,决定还是先礼后兵。
至于先发制人,百官都是九成八的人不同意,哪怕是钟尚书也不同意由伊国先挑起战争。
一来,他们都认为只要把军队安排在边境,北陵自会退走。
二来,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让百姓的安稳生活过得久一点。
……
北陵国的小动作,已经证实他们会在秋收后发动战争。
这些时间,他们又是运“红衣大炮”,又是建造船只和投石器。
投石器不仅仅是正对攻城,还有部分是安排在沿海地方,试图效仿临海州抵御从海面上来的敌人。
显然,经历之前朝邵欧海上运卒,让他们不得不提防海面上的危险。
我派萧破武的除寇军支援临海州,沈易东的虎翼军已经组建完毕,我让虎翼军北上晋、辽两州。
沈易东统领虎翼、晋阳、百林三军,加上原唐地另外六州的军队,总计十四万士卒。
但,沈易东能动用的军队只有三军近十万人,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可能从另外六州调动军队。
沈易东的任务就是,抵御北陵国的进攻,并且提防赤昭国浑水摸鱼。
如果北陵国主动进攻,不需要朝廷的指令,可以自行处置,能打进北陵国就打进去,打不进去就防守。
周展功的无畏军前往泗州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