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周易阴阳参造化,岐黄哲理辨灾愆。
天干对应身中象,时日相关禁刺诠。
逆夺过禁明病理,平衡燮理保康全。
(二)《灵枢·五禁第六十一的周易哲学解析》
《灵枢·五禁第六十一》作为中医经典篇章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和哲学思考。而通过周易哲学的视角对其进行深度解析,更能揭示出其中的玄妙之处,为我们理解和应用这一经典提供新的思路。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平衡是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灵枢第
61
章的“五禁”也体现了这种平衡的观念。比如,甲乙日自乘时禁止针刺头部,丙丁日自乘时禁止振埃于肩喉廉泉,这并非是随意的规定,而是基于天地阴阳之气在不同时日的变化规律。甲乙日属木,木气升发,头部为诸阳之会,此时针刺头部可能会扰乱阳气的平衡;丙丁日属火,火性炎上,肩喉廉泉为火气易聚之地,在此日进行振埃操作可能会加剧火气的亢盛,破坏阴阳的和谐。
“五夺”所描述的形体肌肉已夺、大夺血之后等情况,也可以从周易哲学中找到相应的解释。这些情况代表着人体气血的亏损和阴阳的失衡,正如周易中所说的“否极泰来”,当人体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时,需要避免进一步的耗损和干扰,以恢复阴阳的平衡。而“五过”强调的补泻无过其度,则是在提醒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度偏颇,以免打破阴阳的平衡。
在“五逆”中,热病脉静、病泄脉洪大等表现,与周易哲学中阴阳的乖戾相呼应。周易认为,事物的发展应该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如果出现与常理相悖的情况,就会导致不利的结果。在医学上也是如此,当疾病的表现与脉象不相符时,说明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已经被严重破坏,病情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