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李、韭都是酸味。脾色黄,适宜吃咸味,大豆、猪肉、栗、藿都是咸味。肺色白,适宜吃苦味,麦、羊肉、杏、薤(泻)都是苦味。肾色黑,适宜吃辛味,黄黍、鸡肉、桃、葱都是辛味。
(三)《灵枢·五味
第五十六》主要探讨了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五味的禁忌以及不同食物对五脏的滋养等内容,其梗概如下:
1.
五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文中提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这明确阐述了五味进入人体后,会根据其特性分别进入相应的五脏,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为后续关于五味对五脏的影响及饮食调养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2.
五脏对五味的适宜与禁忌:
适宜方面:提到了不同颜色、不同病症的人适宜食用的食物。例如肝色青,宜食甘,像糠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等。这是根据五脏的特性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确定适合各脏的食物和味道,以达到滋养五脏的目的。
禁忌方面:提出了“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即当五脏已经患病时,应避免食用与之相克的味道,以免加重病情。这是依据五行相克的原理得出的结论,例如肝属木,辛味属金,金克木,所以肝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辛味食物。
3.
五果的五味属性:指出“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明确了五种常见水果的五味属性,进一步丰富了五味理论在食物中的应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