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心包经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的内关穴处,其标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处。
大凡诊察这些经脉的病变,下部虚则发生厥逆,下部盛则发热;上部虚则眩晕,上部盛则发热疼痛。所以实证要用泻法,使其断绝而止;虚证要用补法,引气使之上行。
再来说说气街,胸部有气街,腹部有气街,头部有气街,小腿部有气街。所以气在头部的,应在脑部进行治疗;气在胸部的,应在胸部的膺部及背部的腧穴进行治疗;气在腹部的,应在背部的腧穴及冲脉在脐左右的动脉处进行治疗;气在小腿部的,应在小腿部的气街及承山穴、踝上以下的部位进行治疗。采用这些方法治疗时,要用毫针,必须先按压穴位,长时间按压后,穴位处就会有反应,然后再进行针刺治疗。所治疗的疾病,包括头痛、眩晕、突然昏倒、腹痛胀满、突然腹部胀满等,以及新出现的积聚。疼痛可以移动的,容易治愈;积聚而不疼痛的,就难以治愈了。
(三)《灵枢·第52章
卫气》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卫之气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文中指出由饮食化生的精微之气,在内入于五脏,在外行于分肉、经络、肢节。其中,浮而在外、不循行于经脉之中的叫卫气;精气行于经脉之中的则为营气。
功能:卫气具有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等功能,能够保护人体免受外界邪气的侵袭;营气主要起到滋养全身的作用,为脏腑、经络等提供营养物质。
2.
十二经脉的标本:详细阐述了十二经脉的本部和标部所在的位置。例如,足太阳膀胱经的本部在足跟以上五寸中的附阳穴,标部在两目的睛明穴;足少阳胆经的本部在足第四趾外侧端的窍阴穴之间,标部在窗笼之前的听宫穴等。这对于理解经络的气血运行以及疾病的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