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腧穴的位置:
具体穴位分布:背中的大腧在项后第一椎骨下的两旁;肺腧在第三椎下的两旁;心腧在第五椎下的两旁;膈腧在第七椎下的两旁;肝腧在第九椎下的两旁;脾腧在第十一椎的两旁;肾腧在第十四椎的两旁。这些腧穴都在脊柱的两旁,左右相距为三寸(这里的“寸”是同身寸,即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比例来衡量的长度单位)。
2.
背腧穴的验证方法:如果想确定、检验这些穴位的位置,可用手按压腧穴处,若病人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或者病人原有疼痛通过按压此处得到缓解,就说明正是腧穴的所在部位。
3.
治疗方法及禁忌:
治疗方法:对于这些背腧穴,适宜采用灸法。在运用灸法时,邪气盛则用泻法,正气虚则用补法。
禁忌:不可妄用针刺,否则可能会伤及内脏。
4.
艾灸的补泻操作:
补法操作:用艾火进行补法时,不要吹艾火,要等它自己慢慢烧灭,以便使艾灸的温热之气能够缓缓渗透,起到补益正气的作用。
泻法操作:用艾火进行泻法时,要快速地吹旺火,再用手拍艾条,使之急燃而迅速熄灭,通过这种方式加强艾灸的温热刺激,达到泻除邪气的目的。
其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背部的腧穴与五脏相对应,通过刺激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