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
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
凡刺有五,以应五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
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
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深度解析〈灵枢·官针第七〉——融合周易哲学的针法奥秘》
《灵枢·官针第七》作为中医学的经典篇章之一,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智慧。当我们以周易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一章节时,更能揭示出其中隐藏的玄妙之处。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灵枢·官针第七》中的针法也充分体现了阴阳的相互作用与平衡。针法的运用如同阴阳的燮理,通过调节阴阳的失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例如,在针法的选择上,根据疾病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针法来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同时,针法的操作过程中也蕴含着阴阳的变化,进针与出针、刺激的轻重等都体现了阴阳的动态平衡。
象数之理在周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官针中,象数的观念也有着深刻的体现。脉象是人体健康状况的反映,而象数则可以帮助医者更深入地理解脉象所蕴含的信息。通过对脉象的象数分析,医者能够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从而选择合适的针法进行治疗。例如,某些脉象的象数特征可能与特定的经络、脏腑相关联,医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象数的运用不仅使针法更加精准,也体现了周易哲学中对宇宙万物规律的深刻认识。
变化是周易哲学的核心之一,而官针中的针法也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而灵活运用。疾病的发展是动态的,医者必须敏锐地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针法。这就如同周易中所说的“变易”,只有适应变化,才能更好地应对疾病。同时,官针中的针法也强调通达经脉,使气血流通顺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