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指外廉及胫踝后皆热,若脉陷,取委中央。
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淡淡,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
黄帝曰:刺之有道乎?歧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补写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其真相搏乱而不去,反还内着。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
一、七律诗赞《用周易哲学深度解析灵枢第 4 章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法时》
阴阳变化藏府间,邪气伤人各有端。
上下无常中经络,表里相传内外寒。
色脉相应决死生,工神之妙在明辨。
针砭调合参三才,灵枢奥旨救人寰。
诠释:
这首七律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概括了《用周易哲学深度解析灵枢第 4 章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法时》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诗的前两句“阴阳变化藏府间,邪气伤人各有端”,阐述了人体内脏腑之间的阴阳变化以及邪气侵袭人体的不同方式。
“上下无常中经络,表里相传内外寒”进一步解释了邪气侵袭人体的部位和途径,强调了经络在疾病传变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内外寒邪的相互影响。
“色脉相应决死生,工神之妙在明辨”两句,强调了通过观察气色和脉象来判断疾病的生死预后,以及医生需要具备明辨的能力。
最后两句“针砭调合参三才,灵枢奥旨救人寰”,则表达了针灸治疗中调和精气神的重要性,以及《灵枢》这部经典着作对于拯救世人的重要意义。
二、用周易哲学对《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进行深度解析:
1. 阴阳平衡:周易哲学强调阴阳的平衡和相互转化。在该章节中,邪气侵袭人体的部位和方式不同,是因为人体的阴阳平衡被打破。例如,上部为阳,下部为阴,风邪易袭阳位,湿邪易袭阴位。治疗时也需根据阴阳的盛衰来调整,以恢复平衡。
2. 变化与无常:周易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邪气侵袭人体的部位和症状也会因个体差异和时间而变化。这就要求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灵活应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
3. 相互关系:周易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在人体中,经络、藏府、气血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