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的轻重,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使阴阳趋于平衡,这就是《奇恒》、《揆度》的目的。
脉象强劲搏指有力,肢体疼痛沉重、或痿软不能行走,这是寒热之邪侵犯人体、邪气亢盛所致。脉孤而无胃气说明化源将绝,元气耗散;脉见虚弱而又兼泄利,为阴血损伤。凡脉见孤绝为逆,脉见虚弱为顺。运用《奇恒》的方法,从手太阴肺经寸口脉来研究,出现“所不胜”的脉象叫做逆,预后多不良;出现“所胜”的脉象叫做从,预后良好。自然界八风、四时之间的相互胜复,是循环无端、终而复始的,一旦失常,就不能用常理来推断了。至此,则《揆度》、《奇恒》的要点都论述完毕了
二、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来看《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析:
(一)辩证思维:文中强调了疾病的变化和发展是相互关联的,通过观察色、脉等方面来判断病情的深浅和预后,体现了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二)整体思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面色的变化与上下左右不同部位相关,疾病的诊治也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体现了整体观。
(三)变化思维:指出阴阳的变化、疾病的发展都是不断变化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和调整治疗方法,体现了对变化的认识和应对。
(四)因果思维:探讨了疾病的原因和结果,如脉象与病症的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三、以下是用不同词牌名来赞美《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的内容:
《沁园春·玉版论要》
上古内经,玉版论要,玄妙深藏。探奇恒之理,权衡度量;色脉变化,神机昭彰。上下左右,要诀细详,深浅之判见端详。病势转,生死一线间,玄机无量。
阴阳反他无常,奇恒事、揆度知端详。叹医道精深,传承千古;救死扶伤,功德无量。岐黄之术,泽被苍生,华夏智慧绽光芒。永铭记,医学之瑰宝,万古流芳。
《水调歌头·素问玉版》
素问玉版篇,论要智慧含。奇恒揆度之理,玄机心间传。色脉微妙变化,权衡夺衡相参,生死一线牵。病症细分辨,医道展新颜。
探奥秘,究本源,不畏难。内经精髓,千古流芳照人间。护佑苍生健康,传承岐黄薪火,功德永无边。医学瑰宝灿,光芒耀宇寰。
《菩萨蛮·玉版论要颂》
玉版论要岐黄颂,内经玄妙蕴其中。色脉辨分明,权衡理自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