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读经书,受恩不忘加报,施予别人恩惠不后悔,胸怀宽大忍辱负重,尽忠尽孝,不炫耀威仪,不白费财物,不喜欢华丽的服饰,安排饮食时不过分杀生。
自己要求自己作一个古道热肠的人,无不亲善他人,不自认为是贤人,不自认为是善人,不为自己做辩解,不自以为富有,不自傲,不独断独行,不称誉自己,不自以为很重要,不过分自尊,不自高自大,不凭自己主观意图行事,不要为自己开脱,全面记录下级功德,都可增算添寿。
又加算成倍增多的人,事奉君主尽忠,事奉父母亲尽孝,不傲慢,尊敬师长,启发开悟幼稚无知的孩童,荣耀赞美师傅长辈,修身养性,做事谦让,与上下级和睦相处,抚爱平均,不听馋言邪语,行事心地正直。
妇人孝顺公婆,敬顺夫婿,行为操守纯洁,忍气吞声,晨昏反省,和颜悦色,无私侍奉长辈,也会承蒙加算延寿增添福禄,不测灾祸消除,生男育女聪慧。
有损寿减福的人,臣杀君,子杀父,事奉老师却背叛教师,学业有成而忘记老师,逆乱无礼不识亲疏,任意放纵自己。
妇人背叛父母,不孝顺公婆,轻视夫婿,说人坏话,争斗扰乱六亲,偷拿东西,好吃懒做,近邻结仇,都会夺去福寿,恶病缠身,活着时遭人憎,死后下地狱。”
黄帝又问道:“还有人间最妙的道理,能听先生讲一讲吗!?”
赤松子说道:“人修行善恶,自然起于内心。心是五贼的禾苗、万恶的根本,人的心中准备做善事,善事虽还未完成而善神已经感应。起心动念为恶,恶行虽还未发生,凶神已经知道。
所以君子千日行善,善还未能修足,片刻作恶,罪恶便有余。
至于超越本分夺取吞并,也是始于内尽。有得有失,一定在天道。
又有起心思害人,未必就能得手,于是产生生死、沉浮,也全由命运决定。
经书上说:‘上天有五行相生相克的作用,认识到的人昌盛,失掉的人来亡。教化效法五德,遵奉的人昌盛,失掉的人灭亡。教化效法五德,遵扦的人昌盛,背弃的人灭亡。
亲守五德,就要做到漫良薛俭让、仁义礼智信,背弃的人就会犯恶逆、贪妒、杀凶、暴乱、欺诳、诈佞。
世人多做五辈,心中常有九种念头‘看到他人荣耀显贵,就说他往日失魂落魄窘相,发愿希望人家遭流放黜贬。看到他人豪贵富有,就笑他往日的贫穷,希望人家家破财散。看到他人钱财丰盈,就发愿希望让别人去劫斥抢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