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文王为政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世间诗人称道为膺受天命者。
在随后的数年间,文王讨伐了西部的犬戎、密须,解除后顾之忧,又讨伐东部的耆国、邘国及崇国。并大规模建设丰邑,为灭商大业做准备。
文王死后,武王姬发即位。武王在继承王位的第二年,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于是率大军东征商,一方面是为察看诸侯是否响应,另一方面是为预先熟悉伐商的路程和地形。
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姜太公左手拄黄钺,右手握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于是兵至盟津(一作孟津,在今河南孟州西南十多里,位于黄河北岸)。各国诸侯相继到来,纷纷劝说道:“可以征伐商纣了。”
武王见目的已经达到,遂拒绝继续进兵,与诸侯约期会盟而还,并同姜太公合撰《太誓》。
盟津会师后,对于仍然强大的商朝,周人时刻予以关注。武王多次派人刺探商朝的动静。
在使者三次反报商王朝内部“谗慝胜良”“贤者出走”“百姓不敢诽怨”之后,太公对周武王说:“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叫作做暴乱,贤德的人出逃叫作做崩溃,百姓不敢说怨恨不满的话叫作做刑法太苛刻。它的混乱达到极点了,已经无以复加了。”
盟津会师后两年,纣王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此时商贵族内部已经分崩离析,纣王已陷于众叛亲离的地步。武王认为伐商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于即位后第四年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出兵东征灭商。
发兵时,武王占卜得到的龟兆不吉,行军途中又遇暴风骤雨,众人决心一度动摇,只有姜太公力劝武王进兵,于是武王在十一年(前1046年或前1044年)。二月二十一日,周军渡过盟津,并在该地会合各路诸侯,举行盛大的誓师仪式。二十七日黎明前,经过急行军,各路联军抵达牧野前线。
姜太公协助武王向当地商民进行宣传,告诉他们周军的主要打击目标是纣王,主要的目的是安定民众,不是与百姓为敌。随后,得知消息的纣王匆匆集结大量兵马前来迎战。当天清晨,战幕一揭开,姜太公亲自统领三百辆战车及三千乘车甲士组成的战车方阵,担任前锋突击任务。
随后武王率领大队人马攻击纣王的军队。商军人多势众,但士卒与纣王离心离德,纷纷倒戈。周军趁势进攻,大量商军被杀。到黄昏时刻,纣王见大势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