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饱读书典大有学识的人。后来独霸北方的袁绍,听闻了崔琰的种种传闻,知道他是自己所需的人才,便把他招揽入幕,成为帐前谋士。
当时,袁绍手下的士兵可说非常残暴不仁的,他们行军打仗之余,甚至会挖开死人的坟墓,除了盗取陪葬品之处,还经常毁弃死者的尸骨。
这事让崔琰大为恼火,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崔琰便劝说袁绍,希望他命令自己的士兵,不要做这样毫无人伦底线的事情。
袁绍为了争夺天下大势,自然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听取了崔琰的建议,并且封他为骑都尉。
殊不知,奸雄枭主曹孟德的曹营之中,却是专门组建了一支,专干掘坟挖墓勾当的“摸全校尉”。(摸金校尉,乃是华夏远古时代,一个盗墓者的别称。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自于汉代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
曹操为了弥补曹营军饷的不足的现状,便一狠心一跺脚,在营中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的活计。“汉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于此!
袁绍率军与曹操开战,为使师出有名,袁绍便命陈琳写了一篇檄文,目的就是要给曹操扣顶挖人坟掘人墓的大帽子。
虽然曹操并未坚决否认,自己派人掘墓充实饷军一事,但他公然为此设置官职,大张旗鼓的去刨别人家的坟的,自是不得好认可的!
官渡之战后,曹操大败袁绍,崔琰便被曹操所俘获。
曹操看他是个可用的人才,便把他收留在自己的身边。
后来曹军多次打败趁乱前来入侵的匈奴。最后匈奴不得不派使臣,向曹操求和,并送来大量的稀罕物件作为贡礼。
匈奴使臣在回国之前,请求曹操接见于他,并说道:“我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想来形貌一定威严,心愿一睹风采。”
曹操听闻手下的报告,觉得这匈奴使臣的要求似乎很合理,不好拒绝人家。便让有关官员安排好会见的时间地点。
会见之前,曹操觉得自己的个头似乎太小,不够威武霸气,很难令这外国蛮夷使臣心生敬畏,便让相貌俊雅的崔琰假扮自己,去接见匈奴使臣。
他自己则假扮作那贴身侍卫,手扶腰间配刀,站在崔琰一旁。
会见很快结束,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臣询问,他对曹丞相的印象。
匈奴使臣说道:“魏王长相风流文雅,气度宽宏非凡,但他身边那个手扶佩刀的卫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