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甘露殿。
经过近四个月漫长查询,李世民终于看见了粮草调查结果。
看见汇报上来的情况,属实吓了李世民一大跳。
去岁开始,吐谷浑的二十万大军一直都是之前存储在各地粮仓的粮食。
特别是京畿之地的粮仓,除了京畿之地的百姓使用外,已经没有任何的余粮了。
也就是来一次天灾,说不定能饿死一群百姓。
“陛下,据调查,林邑到达江南中转站的粮食仅供大唐百姓食用,每年会有结余,但不多。”张阿难说着调查来的信息,统筹了一下道:“臣还让人去林邑调查了一番,发现林邑一直都在建造粮仓,每年收购的粮食难以运出,光靠如今的水路运输,很难将每年林邑的粮食全都运往江南中转站。”
李世民闻言,蹙眉道:“难道就不能增加运送的船只和批次吗?”
“这......”张阿难找了大唐集团的马周也了解过,最终得到了一个他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能重复给李世民听:“陛下,臣找过马周询问,其实增加船只确实可以,但要满足两个条件。”
“哪两个条件?”李世民搞不懂了,增加船只还需要满足条件?
难道是造船厂太少了,造不出这么多船?
不太可能吧?
张阿难道:“首先运费的成本,如今运输的粮食足够大唐百姓食用,这样不会亏损。”
对于这一点,李世民有些意外。
是他没有想到的。
确实,运那么多粮食来大唐,卖不掉,运输成本可都是亏钱的。
张阿难看李世民没说话,紧接着道:“第二个条件就是,需要找江南中转站这样的中转站存储粮食,水路能够通向各地,减少成本开支。因为江南码头扩建了三次,如今还是每日忙碌的不行,进码头的船只实在是调剂不过来你,再增加船只的话,更是拥堵不堪。”
“这......”李世民傻眼了。
有这么多船只吗?
他表示怀疑:“江南码头那边哪来的这么多船只?”
除了运粮的船只,还有什么船只?
张阿难苦笑了一声道:“臣调查了,江南码头的船只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大唐的运粮船只,第二类就是大唐炼铁厂到潮州的船只和顺丰镖局的船只,第三类就是各大家族和胡商的商船。”
“若是大唐炼铁厂的船只没有进入江南水道,或许还能增加三成的运粮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