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进一步的成长,首次独立批注“减免陕西商税”奏疏,批示“商富则国富,陕西既有灾,可减商税三成,以利流通”,获陕西商绅联名致谢,高务实也称赞“上知民间疾苦,下有幸焉”。
同时因为年岁渐长,皇帝终于获准学习火铳的拆解与保养,高务实赠其手铳一把,上刻“明礼知兵”四字。皇帝练习中首次在五十步外命中人形靶,被史官记为“神武初显”。
泰昌七年(1610年),高务实四十七岁,朱常灏十二岁。
政治上,由于高务实长子高渊已经二十三岁(实岁),而南疆地区始终没有正式规制,萧良有上疏请太后、皇上重视,按照先帝昔年承诺,设立定南大都护府统管南方各国。
朝野各方也都觉得南疆的问题总要有个结论,因此纷纷上疏表示赞同。王太后找来小皇帝商议,本来没打算儿子能说出什么道理,却不料小皇帝回答:“亚父之功,当以国酬,与其设什么大都护府,不如建国分封。”
由于兹事体大,王太后极其罕见地出面召集京中三品以上官员并所有在京勋贵商议此事,最终得出结论:元辅之功足以破例受赏。
于是,经过数日磋商,皇帝首次单独发出制文,以南疆、南洋为封地,晋高务实为南王,黄芷汀为南王妃,高渊为南王世子,高氏子孙永镇大明之南,朝廷不设流官钳制。
高务实三辞而诏不许,遂晋爵南王。
同年,实科学子占比超过两成,各地实学书院、学堂纷纷建立,不止汉、蒙各地,即便安西、西庭汉人,也各有实学学堂可供就读。
经济上,乌拉尔铁矿及钢铁厂正式投产,年产精铁两千吨,其中五百吨南运安西,一千五吨留在西庭,均做农用。剩余五百吨由斯特罗加诺夫家族转售欧洲,获利反哺西庭明军军费。
年中,江南机工在豪族怂恿下罢市,旋即被平定。在一阵抄家、流放之后,高务实批准应天巡抚提议,成立“大明织工行会”。高务实批示“行会可议薪资,但需定期提交技术改良方案”,并促成“利润三七分”制度化。改革之后,以江南地区为例,机工年均收入达四十五两白银。
军事上,南王府配合波斯行动(亚美利亚攻势),南洋舰队载两镇警备军登陆红海北岸,突袭开罗,迫使奥斯曼政府与当地马穆鲁克军事集团(马穆鲁克虽然灭亡,但奥斯曼仍要依靠当地马穆鲁克军事集团维持在埃及的统治)与南王府签订条约,允许“大南”商人在埃及经商,并享受“最惠国待遇”(自动最低税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