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三条制度可谓与我大明朝之国运息息相关,而这三条制度的弊端,全部都是由叶先生提出来的!”
“此人是否可为我大明朝之国士?”
朱元璋询问道。
这一番话下来,整个奉天殿中顿时爆发出来了剧烈的议论之声。
前两条关乎大明国运的先不提。
第三条可是关乎到他们每一个官员,大明朝官员俸禄低下,这是每个官员众所周知的事情。
而叶天策此举,相当于给全天下的官员提供了帮助。
特别是一些清廉且俸禄低下之官员。
无一不对其感激涕零。
此话一出,原先那些持反对态度的官员,有一小部分脸色已经缓和了下来。
“陛下,此人当真是国之栋梁,世间大才,堪为大明国士!”
李善长和朱元璋一唱一和的,自从胡惟庸案之后,李善长一直考虑的便是如何明哲保身。
但诸多官员之中,总是不缺头铁之人。
方孝孺虽佩服叶天策之大才,但依旧站出来说道:“陛下,那叶先生虽为大才,也不能出入朝堂,便居太子太傅之位,历朝历代皆无有此先例!还望陛下三思!”
对于这个头铁,但又名满天下的方孝孺,一直让老朱感到头疼。
此人是宋濂的学生,是当今文人领袖。
想要统治好全天下的文人,还真少不了要用的到方孝孺。
见到朱元璋面色有些难看,站在一侧的太子朱标则是站了出来,“叶先生乃是当世大才,孤已经拜了叶先生为师,太子太傅除了叶先生之外,还能有谁可以担任?”
太子太傅是名义上太子的老师,乃是三师之一。
现在太子殿下都站出来说了拜了人家为师。
对于太子太傅的位置。
方孝孺等人也只得如此做罢,但随后又说道:“太子太傅暂且不提,陛下在开国之初,便说过非军功者不得封爵,这定国侯的爵位同样与礼不合!”
“这………”
朱元璋又将目光看向了蓝玉,徐达等人。
接收到来自朱元璋的信号。
徐达一步跨出,启禀道:“方大人有所不知,叶先生向五军都督府贡献了上百枚手电筒,可夜间放出长距光亮,亮如白昼。”
“不仅提高了夜间行军探路的效率,而且在对敌之时亦有奇效,以强光照射敌方将领眼睛,可使其短暂眩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