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还有一座山脉形似一只大乌龟,歪着头将脖颈探向湖边,仿佛在与这边的“螃蟹山脉”遥遥相望。曾听老二哥说过,此等背山有靠、龙虎护持且向水生财之地,皆是绝佳的风水宝地。但仔细看来,这绝佳风水也带来了交通上的阻隔——那近3000多亩水面的大湖,宛如一道天然屏障,将小山村与外界隔绝开来。周边的村子都有简易公路与外界相通,唯独这里,被三座山和大湖紧紧环绕,让人不禁生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孤寂之感。
苗苗的爷爷望着这片山水,眼中满是回忆,缓缓向我们讲述起往事。原来这里曾是土匪窝,当年土匪猖獗,严禁周边村庄拥有船只,以便占据这得天独厚的地形。苗苗的爷爷当时在部队还是一名年轻的小战士,在解放西南的过程中,曾来此剿匪。由于当时对这里的地形不熟悉,剿匪时,土匪乘船从湖上逃脱了。为防止土匪卷土重来,苗苗爷爷所在的部队便留下一个排在此驻扎,直至后来又被抽调去抗美援朝,苗苗爷爷才不舍地离开。
谈及此处,他老人家脸上露出怀念的神情,感慨道:“当兵那会,最忘不了的就是在这里实现了鱼鳖虾蟹自由。而且这湖里的鱼鳖虾蟹又大又鲜美,让我记了一辈子。”话语间,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眼中满是对往昔的眷恋。
苗苗的爷爷循着记忆来到这里时,也是从湖外村子雇船才得以进入。那时,村里仅有几户人家靠着承包水面、用网箱养鱼维持生计。这里可耕种的土地本就稀少,一旦降水增多,湖面涨水,便会漫到村子边上,淹没仅有的耕地。正因如此,原来的十几户人家都因这里太过闭塞而陆续搬走,只剩这几户养鱼人家坚守。他们刚来时,就住在村里最大的一户养鱼人家中。后来这户人家遭遇变故,便将宽敞的院子卖给了老苗,还留下两条船。此后三年,老苗他们进出都依靠这两条船,而山间那些仅容放羊人行走的羊肠小道,根本无法通行车辆,想要开发这里,难度可想而知,老苗他们心中想必也曾充满无奈与担忧。
但此次我们并非贸然前来,而是做足了准备。我们找到当地县政府的发改委办公室,以提高他们招商引资成绩的方式,计划对这个小山村进行投资建设。当地政府听闻,自然十分欢迎,很快,合同便拟定好了。合同中明确规定,我们将承包这里的山林、村庄、耕地以及水面;在原有村庄建筑物的基础上,只进行翻建,不做扩建;经营方向限定为种养殖。对于原有村民,愿意搬走的,我们给予拆迁费;不愿搬走的,我们绝不勉强,大家依旧可以和睦为邻。关于村民在湖里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