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机会,可如今篮球比赛快速攻防转换节奏,他们很难有舒舒服服的单打机会。
现在篮球体系,需要全能球员,导致很多球员,无法将某项技术练到极致。
现在的球员,很多看起来什么都会一点,实则什么都不精,几乎没有比较拿得出手的绝活。
以前球员会将某项技术练到极致,他们甚至会将自己练成单一功能球员。
防守内线球员凋零,让萧深甚感遗憾。
以前有些内线球员只会防守,一样能在NBA联盟生存,现在几乎没有这种类型的球员。
尽管鲁迪·戈伯特功能属性偏向防守,四次荣膺DPOY先生,比肩穆大叔、本·华莱士,可他防守能力,要差那两位好几条街,甚至那些年代,随便点几名防守内线球员,都要比鲁迪·戈伯特防守出色。
如今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防守内线。
某位球员同样功不可没。
自从NBA联盟为他推出“希伯特法则”以后,防守内线球员逐渐失去活路。
再因为如此篮球规则,以及篮球体系、战术改变,单纯的防守内线,失去存在的必要。
防守内线球员,大多数蹲守在篮下,如今比赛,终结大多以中远投为主,防守内线球员根本扑不出来,容易漏人。
他们又没有进攻能力,会成为对方放掉的那一个。
攻防两端。
防守内线都有点拖后腿。
因而。
他们只能被时代抛弃。
如此一来,那些让我们看得热血沸腾的防守集锦,很难再会出手。
当年。
穆大叔篮下10秒钟,连续封盖4次,顺带还摇了几下手指,给球迷带来极大震撼,让我们瞬间肾上腺素爆炸。
各种排球大帽,追身大帽,炸裂摁帽,让我们欲罢不能。
甚至。
有些球员为盖帽而生,执着于盖帽,频频给我们带来极其热血的表演。
他们在篮下各种热血防守对抗,同样让我们无比兴奋,愿意为他们振臂高呼。
以前那些成名的防守中锋,都有两把刷子,都有点绝活,可如今很难看到那样的球员。
篮球时代发展,需要内线球员更全面,让他们逐渐同化,少了个性化,同样让球迷,少了很多有意思的看点。
当年。
看“花大虫”丹尼斯·罗德曼拼抢篮板球,都是一种享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