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我们身体灵魂的角角落落;它又是脆弱的,脆弱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控制力强往往是不够自信的表现。事实上,在当下社会,脱离体制只是一个伪命题。你永远摆脱不了它,永远活在它无边的阴影里。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旅途中的阅读让人更好地理解这句话。陆自明读书时偶尔望见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景物,浮想联翩:盖念及先人中多少有本事的豪杰,绝大部分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反观自己偶尔的宏愿诚为幼稚可笑矣。那么自己的文字还有价值吗?自己浅显的思考体悟还有价值吗?这样做还有意义吗?陆自明的思考是:这样做是有价值的,且其唯一价值在于提升完善了自我。也就是说这些是成长的轨迹而已,其意义仅仅是对自己的贡献,无此过程即无今日之我矣。除此以外别无任何意义,也没有追求其他意义的价值。
这天,陆自明正在办公室与属下小谢商量工作。突然一个黝黑的中年汉子闯进来,大声问道:“你们谁是领导?”
陆自明抬头望着他,说道:“我是这里的负责人!”小谢连忙起身,去泡了一杯热茶,说道:“师傅,你有什么事坐下来慢慢说!”
黑汉子气呼呼地径直坐在椅子上,盯着陆自明恶狠狠说道:“你们都是一伙强盗!趁着下雨天把我的房子拆掉了,搞得我现在无家可归,你们要么照价赔偿我,要么我就住在你这里不走了!”
“您叫什么名字?是哪里的房子被拆掉了?”陆自明问道。
“我叫李法根,老房子在原来的酱油厂宿舍,就在中山广场边上!”
陆自明知道那个区块属于中心城区老居住区改造指挥部管理的范围,立即打电话给指挥部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原来李法根是个三轮车夫,属于无业的老光棍,一个人住在其父母分配的酱油厂宿舍的一楼,房屋产证面积四十九平米,按照拆迁补偿政策可以拿到二十六万元的补偿款或者按照等面积置换一套五十平米左右的新商品房,但是李法根均不接受。提出要求,要么赔偿现金八十万,要么置换一套一百三十平米的新商品房。这个离谱的要求远远超出政策规定,拆迁人员不能答应。整个酱油厂宿舍一共五十四户居民,其他五十三户全部都已谈好条件,签约搬迁。但李法根就是不签约,拒不配合拆迁改造。工作人员几次三番苦口婆心的协商谈判都无果,后来采取了断水断电等措施,但这个老光棍十分顽固,仍然坚守在房子里,寸步不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