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也适用于眼前这位一国之君。
岑姊箫恢复下了自己心中复杂的情绪,接着说道:“陛下……陛下的理想一定会实现的,照因书院永远站在陛下这边,无论过去,现在,或是将来。臣女笨拙,但还是分辨得出好人,坏人。陛下是好人,仁君,心里装得有苍生的君王。”
柴桢此时此刻看向岑姊箫的眼神,如同冬日暖阳穿透薄雾,既深邃又温柔。那目光中,有着对伴侣智慧与能力的深深敬佩,仿佛在无声地说:“你是我朝堂之外的另一个支柱,你的见识与谋略,让这江山更添几分稳重。”
其中还夹杂着不易察觉的宠溺,就像珍视一件稀世珍宝,既有对岑姊箫温婉贤淑的爱慕,也有对她的悉心呵护,生怕一丝风尘沾染了她的纯净。
同时,那眼神中还蕴含着信任与依赖,如同战马对骑士的忠诚,柴桢知道,无论朝堂如何风云变幻,如若有朝一日,只要岑姊箫在自己身边,便有了一份安心,一个可以卸下所有防备的港湾。
这样的目光,是权力之巅的温柔,是帝王深情的流露,它超越了简单的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更是一种灵魂的契合与生命的相伴。
回过神的柴桢,假装镇静地说道:“岑院长,咱们刚刚聊到贸易,商业这一块了吧,那你继续。”
“陛下,时代在发展,观念也要进步,我们不能总是抱着老一套的想法不放。我们可以鼓励一部分人去经商,同时也要保证农业的发展,两者并不冲突。”岑姊箫听闻后,继续口若悬河的讲着。
“那,如何保证呢?” 柴桢追问道。
岑姊箫思索片刻,说道:“我们可以制定一些政策,比如减轻商人的税负,鼓励他们开店铺,创办工坊。同时,也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这样才能保证农业和商业共同发展。”
柴桢听得连连点头,他以前只知道要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却从未想过要如何让他们致富,更没有想过要鼓励他们去创新。岑姊箫的话,无疑是给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岑姊箫见柴桢有所触动,便趁热打铁,继续说道:“照因书院的办学理念,不一定能出状元,但是从照因书院出去的学生一定能在某个行业或是某个领域里,能立足,甚至于能成为独当一面的佼佼者。照因书院鼓励学生们多提问题,多动手实践,还可以让他们参与到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比如到田间地头去体验农耕生活,到工厂作坊去学习生产技能等等。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