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自己求贤若渴,思慕人才的态度。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写完之后,刘禅不仅下令宫中的内侍宣传,让内阁官员们点评。
同时立刻要求加印在邸报上发行出去,让尽可能更多的人都知道咱们的大文豪皇帝陛下又又又有新诗出世了。
还有东厂的人在民间做托,专门引导大街小巷的人聊天的话题到这首诗上面来。
几乎是一天之内,这首诗便已经风靡京师,乃至于有人编成童谣,让小孩子传唱。
能参加科举考试的都是能识文断字的人才,而且这首诗很浅白,他们当然能看明白这首诗的意思。
而底下看不懂的平民百姓,被有心人一传一解释,也能明白。
这句话显然表达了皇帝陛下对于此次科举给予的厚望,对这些考生们给予的厚望。
但同时,一些思绪比较活跃的人也开始紧张了。
实际上,不只黄权、诸葛亮感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并对子孙的教育有了紧迫感。
其实大部分官僚士大夫和朝廷勋贵们,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危机感。
实际上,科举制度允许不问出身,社会上下各阶级同台竞技的取士模式。
对于这些经历过或者知道传统上流社会运转模式的大多数官员来说,科举就显得刘禅不怎么地道了。
明明他们身居高位,他们的子孙便可以因着血缘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