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真实情况而更能看出他们提出方案的可行性,然后更有理有据的打分。
大汉不能崇文抑武,这是刘禅一直要求的。
虽然两汉一直武运昌隆,但是东汉末年还是有这么一个趋势出现了的。
而刘禅知道,若是不加以干涉和预防,这个趋势便会愈演愈烈。
尤其是这一现象会随着传统科举的壮大而被加强。
因此,刘禅需要从一开始就将科举改造成熟,同时配合上武学教育和武举取士,达到文武并重的趋势。
当然,武人的确应该强悍,体质不强谈何栋梁。
但刘禅并不想要自己的武进士都是些大老粗,他们是官,是武官,不是只用来冲锋陷阵的莽夫。
应该读书识字,明事理懂兵法,熟悉天文地理,能够行军布阵尔虞我诈。
文武教材不同,术业有专攻,没有高下之分,武学也要高学历。
与传统的武举不同,刘禅要的武举也是取士,毕竟‘壮士也是士。
在刘禅的规划中,太学中有很多学院。
其中就有一座讲武堂,以大量兵书为教材,教授军事战略知识。
大汉对军事人才的要求很高,只有优秀的将领才能统领大汉的王师,受王命征战四方为率土之滨。
大汉的军队,需要拥有更多具备专业军事知识的参谋人才,乃至于战阵指挥将领。
一般的武艺方面,在军营里训练上两三年,便是普通人,也能获得相当程度的战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