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莫非是有什么隐情?”墨竹一听就知道里面定然是有什么事情,只不过他的脸上露出的却是几分疑惑之色来,“难不成那工厂还能将人全部都拘下不让回家?”
“可不就是嘛!”哪像听到这话的老伯却是一脸的赞同,“原来我们只听那厂子给的工钱多,便想着趁农闲的时候后去赚点钱补贴家用,却不想那些人去了就在没回来。”
“你们没去找人吗?”墨竹的神色间带上了好奇,然后故意问了一句道,“万一是人走丢了呢?”
对于墨竹的这个问题,此时的老伯抬手擦了一下自己脸面:“怎么没去找,我们顺着留下的痕迹去了城中找到了那个厂子,结果人家厂子里面的人说是已经签了卖身契,从此就不回来了。”
“卖身契?”这一下墨竹脸上的惊讶真实了几分,难不成这里面还涉及到了人口贩卖的问题不成。
“就是卖身契。”老伯分外肯定的点了点头,“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这都签了卖身契,那卖身的银子呢?”对于这个问题墨竹的心中其实早就已经答案,但此时的他还是没忍住问了一句,“没有给你们吗?”
“银子?”对于这个问题老伯直接就冷哼了一声,“连个铜板都没有,怎么可能有银子,再多问就直接被人打出来。”
此时的墨竹越发的确定这城中有问题,他回过头看了一眼自家公子,见自家公子正在路边看着自己后,此时的墨竹又是扭头看向了这个老伯:“老伯可有亲眼见过那卖身契?”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92]
科举从开创(首创时间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主流观点是隋开创,唐继承并完善 [92-93])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1],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2]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3-5]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6-7]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