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少年们,已经在估算兑成银子有多少两,他们曾经在卖风箱时,数过不止一次铜钱。
人多力量大,在场二十多号边数边用麻绳穿起铜板,最后将一串串百枚铜板和碎银加减,共计三十八两九钱三分。
“小竹子,一天这么多,一个月会多少?”九婶不禁低声问沈灵竹。
“九婶,这只是因为刚开张送米糕,客人里还有不少是同行,才会卖的多。
等到三天过去,客人肯定不会有这么多。”想一上午客满并不停翻台,根本就不可能。
而且这钱还包括午饭八折的让利。
“没错,三天之后,要能保持今天一半的食客,就很了不得。”姥爷这时也开口说话,他一向知道府城的生意挣钱。
早年在沈淮刚做官时,他也动了到府城做生意的心思,可惜当他想付诸行动之际,亲家过世。
那个时候他再提开店,时机就非常不恰当。
沈淮守孝三年起复后,自家的大孙子夭折,他也就没有心力再来府城打拼。
“不会太差,我们的位置好,价格适中,每日能卖到十五两,也就能保本赢利。”沈妙竹手里拿着盘,已经啪啪啪的算出营收利润。
而三天以后,客人果然立刻减少,五天以后,店里的客洗量已经趋于稳定。
因为中午供小炒酒水,每天的营收在十四到二十两之间。
沈妙竹看店里情况基本稳定,就要带着人回去顺县,县城那边已经租下宅子。
且一应灶具和食材都有舅舅负责安排,单等她带着人手回去,就开始外卖式的营业。
只是在她离开之前,陈儒依约登门,并送来两个少年人,“他们仅是我手下的遗孤,做些跑堂洒扫的活计,如果有天分就让他们也跟着学些厨艺。”
他是用这两个,来替代丁大娘的丈夫和儿子,好让那两个有空闲专心做他们该做的事。
沈妙竹既然已经同意他找两个身后清白的来做工,自然就将人收下,且道:“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如果以后千户还要因为什么缘由加人,食铺不开也罢。”
陈儒皱眉:“我不可能一次发现很多问题。”
“那您就应该全部用自己人开个铺子,而不是把我们拉进其中。”沈灵竹从师姐身边走出,语气也比较强硬。
陈儒眉头锁的更紧,沈灵竹并不怕他的样子,并道:“事实上,你只将人派在此处非常的单薄。
这街上还有别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