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它好,它就给你回报。”这句话,大山一直铭记在心,对待土地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细心呵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打工,村里的青壮年越来越少。大山也曾心动过,想着出去闯一闯,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但每当夜深人静,望着窗外那片熟悉的土地,他的心里就充满了不舍。翠花看出了他的犹豫,轻声说:“大山,咱就守着这片地吧,哪怕穷点,心里踏实。”
---
第二章:变迁之风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孩子们长大了。儿子小杰考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的骄傲。女儿小花则留在了村里,帮父母打理农田,虽然辛苦,但她乐在其中,因为她知道,这片土地承载着家族的根和魂。
小杰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工作,每当节假日回家,看着年迈的父母依旧辛勤劳作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他的心里五味杂陈。他开始劝说父母放弃务农,跟他去城里享福。大山听后,沉默良久,最终摇了摇头:“儿啊,土地是咱的命根子,没了它,咱心里空落落的。”
小杰不解,他认为时代不同了,应该顺应潮流,追求更好的生活。父子俩因此产生了分歧,每次回家,这个话题总是避免不了地要提起,却又总是以不欢而散告终。
---
第三章:记忆的裂痕
某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垮了柳溪村的部分农田,包括大山家那几亩祖传的心血之地。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是满目疮痍和村民们无助的眼神。大山站在废墟之上,望着那片曾经生机勃勃的土地,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悲痛。
翠花劝他说:“大山,也许这就是天意,咱们也该想想别的出路了。”但大山却像是被什么东西钉在了原地,一动不动。他坚信,只要人还在,土地就能重生。于是,他开始带领村民们重建家园,修复农田,尽管过程艰难,但他从未放弃。
然而,这次灾难却成了父子关系中的一道裂痕。小杰认为父亲太过固执,不懂得变通,而大山则觉得儿子不理解他对土地的深情厚谊。两人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紧张,甚至在小杰再次提出让他们放弃务农时,大山愤怒地回绝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这片土地,我守定了!”
---
第四章:重逢与觉醒
几年后,小杰在城里的事业有了起色,但他始终放不下对家乡的牵挂。某个春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