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咱们一直都在欠老百姓的钱?”景大帝愈发困惑。
“大帝!”财政大臣提高了声音,“表面上看是欠老百姓的钱,但实际上是将老百姓手里暂时用不上的钱收上来,充分流通搞活,这样就不会让钱白白浪费它的价值!”
景大帝继续抓头,显得有些无奈:“这也太复杂了吧。”
“大帝,咱华夏帝国建国已有十年多。”财政大臣耐心地解释道,“起初基础并不牢固,但在这几年大帝的英明领导下,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仍有许多地方存在短板。”
景大帝听后吃惊不小:“还有很多短板?”
“是的,大帝!”财政大臣语气严肃,“尤其是海上贸易,虽然暂时还未出现问题,但对面的洋鬼子尚未反应过来。他们目前急需咱华夏帝国的各类产品,但一旦他们回过神来,发现咱们赚了他们这么多钱,必然会处处设防,限制咱们的贸易!”
“啊?”景大帝再次吃惊,“那你说怎么办?”
“大帝,此前华夏帝国能够征讨罗牛刹国,靠的是强大的海军。”财政大臣沉声说道,“但大海对面的洋鬼子绝非罗牛刹国可比,咱们必须防范于未然。”
“你是说还要加强海军建设?”景大帝追问道。
“正是,为了确保咱们的商队和国家利益,必须要将海军建设得更加庞大、更加强大,几倍、十倍甚至百倍地增强!”
“那钱从哪里来啊?”景大帝有些犯难。
“大帝,再次发行债券,向老百姓借钱!”财政大臣信心满满地说道,“有了第一次的信誉基础,再次向老百姓借钱就容易多了。”
华夏帝国在还清第一次借款后,再次发行了面额大了一倍、总值大了五倍的债券。
老百姓对此反响热烈,购买踊跃,不出一个月,所有债券便全部发行完毕。
“大帝。”财政大臣笑嘻嘻地对景大帝说道,“简直出乎意料的顺利啊,大帝的威望和信用实在是太高了!”
在清晨的朝会上,景大帝郑重地阐述了自己意图壮大国家海军的宏伟构想。
这一提议立刻赢得了满朝文武的一致赞同和支持。
其中,最为积极拥护的莫过于执掌海军大权的朱利安将军。
然而,尽管满怀热情,朱利安将军心中却有一丝隐忧,那便是扩充海军所需的巨额资金问题。
面对将军的顾虑,财政大臣从容不迫地开口宽慰道:“将军,关于资金之事,您大可不必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