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曾经的台记弃将,但这几年频频被台湾媒体惋惜他的离开,认为这是一次重大挫折。
冰芯的技术发展当然不只是一个人的功劳,但梁孟淞也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贡献。
会议室里的气氛陡然一变。
王宁国凝重地说道:“我想说的是,中芯冰芯,同气连枝。”
中芯其他人本来没有这种时候鼓掌的意思,但ceo先带头,也就只好跟着鼓了鼓。
“梁博士会带着团队一起优先攻克10n的研发,冰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按照我们原本的规划,如果顺利,有望在2017年的q1进行试产。”方卓介绍着冰芯的研发情况,“现在到中芯,你们这边的设备还更先进,乐观点估计,也许中芯还能保证q1的进度。”
基于这种情况,梁孟淞这次率队秘密在中芯研发,或许不会推迟最终量产。
方卓现在还在考虑一个问题。
中芯正统在冰芯、冰芯正统在中芯之双芯合一。
这是他受胡教授启发后的新思考,暂时还没和中芯这边沟通,打算看看情况再因地制宜。
曾宗琳一边参与讨论,一边总结本次的情况。
※※※
梁孟淞将会带领团队秘密研发10n被迅速的敲定并执行,他仍旧会兼顾一部分冰芯的工艺优化工作,但主要精力需要先转移在
与此同时,冰芯的光刻胶受限愈发获得关注。
如今已经是今年的最后一个月,易科已经基本完成退出美国市场的工作,各大产品在运营商、渠道商那边基本清仓,甚至在圣诞节前来临之际还出现了加价的情况。
可惜的是,这次没法补货了。
“华盛顿绝对是采取了错误的方式。”
“现在这种封锁只会让易科与冰芯克服困难之后变得更强大。”
封面文章里有记者对方卓的询问:“方总,你就那么肯定bis错了?”
记者再问:“问题在于,在没有封锁之前,易科和冰芯已经取得非凡的成就,这不是像两杯毒药吗?”
“方总,你认为‘不远的将来’是什么时候?”记者的最后一个问题。
第239章 时限
光刻胶的限制像是四两拨千斤,打蛇打七寸,冰芯这方面确实看不到什么有效的解决方法,而按照通常的期限,冰芯的16n工艺大概到明年6月的时候就会面临材料短缺的窘境。
随着易科产品在美国基本售罄,股价市值跌落2800亿美元,冰芯遭受原材料、设备、技术的围堵,更主流的观点是在等待验证易科的陨落预测。
这样的局面甚至可能都并不遥远,6月份距今也就半年而已,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