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意的调查,终究只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而已。
不过没关系,李??觉得能走这一步,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
而在大唐,能否走一步?
在大唐还真的能走这一步。
与大唐的普遍性赤贫不同,大唐富农阶级不少,这是均田制和租庸调推行的结果。
即便这个制度已经崩坏,但得到田的那些平民,还在人间。
而并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李隆基时代的缴税户数就能看出来,大概有一半多的人是课户。
课户快速减少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下是安史之乱之后。
其实李??所在的这个时间点,课户已经下降到一半以下。
但这并不代表民意调查不能推进下去。
因为课户消失,不代表课户死了。
而这些课户,在以前,日子其实过得都不错。
大唐从唐初发展到天宝年间,属于橄榄型社会。
既然富农阶层很多,那这些人参与政治和军事的意愿还是非常强的。
而且中国在唐朝时期,尚未形成官本位的思想和风气。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始于秦,完善于汉,到唐开始转型。
官本位思想的形成要等到科举爆发的宋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