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在春秋时代就是吴越着名的中心地带,到了隋朝,杨广对扬州加大建设,扬州俨然成为东南中心。
东南铜业发达,宣州纸张发达,苏州丝绸发达。
而汴州,在春秋战国,是中原腹地,战国第一强国魏国的中心,这里一千多年来都是文明的中心地带。
早在三国曹魏时代,曹魏为了供给前线合肥,对抗吴国,在现在的河南道和淮南道大肆开渠,形成了黄河与淮河之间河道密集入网的局面。
这都为东南连接洛阳打下了基础。
直到南运河的彻底贯通,东南与洛阳的经济大动脉彻底形成。
所以,无论是日本还是新罗人,都可以抵达走海陆,进入长江,抵达扬州,再走大运河到洛阳。
而北运河的任务,更多是扮演了大唐前期的漕运的重要角色,毕竟北运河贯通了最富裕的河北。
又因为洛阳与长安相隔不算远,从西域来的许多外国人,会选择从长安到洛阳,扩大买卖。
你可以这样理解,洛阳不仅是南北运输枢纽,还是东西枢纽。
政治看长安,商业一定是看洛阳。
李??出了皇城最南边的端门后,上了黄道桥、天津桥,最后一处桥叫星津桥。
随后沿着洛水南岸的大道,一路往道德坊行去。
此时,洛水波光粼粼,从运河进来的商船密集如梭。
有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巨型大船,也有容纳数十人的小船。
那些大船的甲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