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庄皇太后和顺治皇帝看到对面逐渐痛哭不已的济尔哈朗,也是深为感动,君臣之间放下隔阂,剖心析肝、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整天。
次日,济尔哈朗宣布开始执行新的战略国策:
第一,清国在济尔哈朗的主持下,将用间上升到绝对的战略高度。
派人在北京城内对“蓼匪”所设置的据点进行收网,抓获了包括军情局在北京的首脑--代号“霞光”的张柬白在内的上百名情报人员,经过审查之后,不待秋后,立刻拉往菜市口全部凌迟处死。
至此,张鹿安在北京城内的情报来源陷于瘫痪之中。
清国同时下令在各地搭建常态化密探制度,不断破坏蓼军方面的情报系统;
还派出得力干将深入到登莱、辽宁和云贵一带,对当地的文臣武将使用各种糖衣炮弹进行拉拢,极尽破坏之能事。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暂且不论蓼军旗下系统的文臣武将,光是云贵一带,由洪承畴具体操作,孙可望部将中便有杨惺先、孟尚志、周文盛等将对于明国内部的倾轧感到绝望,派人向洪承畴秘密请降。
老谋深算的洪承畴让他们暂时继续留在孙可望的身边做事,在内对孙可望所部的军事实力进行破坏,对外则是挑拨孙可望同李定国和刘文秀之间的关系。
这些人后来全都完成了各自的使命,使得孙可望与自己的两位义弟之间从关系紧张到完全剑拔弩张正式对峙起来。
第二面对着清国皇室统帅人才的凋零,哪怕是守旧派济尔哈朗也不得不同意重用投降汉将。
清廷以吴三桂为平西王、平西大将军,正式全权接管对云贵一带的进攻行动,面对着大西军凌厉的攻势,吴三桂率领清军迎战,并且很快在保宁府一战中击败大明蜀王刘文秀所部,刘部阵亡讨虏将军王复臣以下两百余将领和上万名精兵猛将,刘文秀不得不率领残部退回成都。
关键时刻,孙可望却以永历皇帝的名义,发文训斥刘文秀,剥夺了其下属军队的控制。权,让他仅带百余亲兵回到昆明闲住。
刘文秀,这位比孙可望忠诚,比李定国厚道的大西军将领,没有选择站出来反抗,而是遵从“大明朝廷”的旨意,放弃了兵权,至此开始了颓废的生活,读书自娱,用酒精麻醉自己,过早地消耗了自己的身体。
四川战局因为刘文秀的离开而变得大坏,清军主将吴三桂趁机兵临云贵,不断地骚扰和破坏云贵一带的生产经营活动,沉重地打击了明西军的地方势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