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队集结好了,然后大队长的骚操作也就来了。
这么多的精锐出国作战,远离自己的控制,万一被人夺权了,大队长肯定不放心啊!
于是,一方面给这些部队中大肆意的安插军统特务,名为强化通讯(多以电讯人员参与)实为把部队控制在手里。
这个靠电台指挥部队的时代,任何调兵的命令都逃不过电讯处的人监视。
在搞定这些后,大队长还不放心,先后在第一次远征军的总指挥的人选上多次摇摆。
先是准备派七路半将军,但是后又觉得不妥,最后换了杜来代理,最后又换成罗这个亲欧美的来担任。
还没开打,总指挥就换了三轮,懂点军事的人都知道这是大忌。
最可怕的是此时国军是兵为将有封建军队性质,也就是说一个将领没有自己的嫡系军队,根本指挥不动其他军队,建立不起自己的威严。
而参战的所有部队都不是罗司令的嫡系,也就是说他不能有效的调动所有部队。
远征军作战命令出现矛盾还需要向山城打电报请示,军权牢牢的抓在大队长的手里了。
当然了,军队内部因为山城微操导致的命令不统一,作战配合问题,造成的战机延误,部队损失,那就要大家克服了。
这还仅仅是第一次远征军内部的问题,外部问题还有一大堆。
首先美利坚的史参谋长一心想要夺取远征军的指挥权,处处跟大队长对着干。
他的目的则是把日军的南方军主力牢牢吸引在这里,减轻日军进攻的另一方,美利坚海军的压力。
所以一心想要在这里用远征军跟日军搞大决战,消耗日军实力,丝毫不顾这是天朝最后的战略预备队了,不能用来跟日军野战消耗。
其次,呆英被小日子的强悍战斗力吓坏了,紧急调来了亚历山大将军,接替在老缅的英军指挥权。
这位亚历山大将军一到任就挥着拳头说:“我们应该趁敌不备之时,尽量进攻!进攻!”
一看就是位作风强悍的英军优秀将领,可实际上呢?
提起亚历山大将军,或许很多人不认识,那就提一下亚历山大将军的最着名的,最拿得出手的战绩吧!
他在敦克港口,成功指挥,把丢盔卸甲,士气崩溃的20万英军远征军成功撤退回岛上,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关于进攻作战的亮眼战绩。
也就是说这个最新上任的亚历山大将军,最擅长的是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