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鱼嘴四六分水,飞沙堰二次分水,宝瓶口引流灌溉。
这些都是在解决丰水期和枯水期的症结。
完成了这一步。
也就来到了下一步……分沙……
“分水讲解完毕,再论泥沙。”
许尚顿了顿,接着道:“众所周知,泥沙往往是越受阻,堆积的就越多。”
“外江的河床较高,并且宽阔,水的流速也比较慢,自然就会分到更多的泥沙。”
“内江的河床既深又窄,泥沙不会受阻,水的流速也快很多,分的泥沙便会更少。”
“这就是着名的二八分沙之法。”
“其实所谓的【束水攻沙】,从都江堰的时候,就已经在投入应用了,也印证了老夫提出的黄河修缮方案,绝非纸上谈兵。”
“另外,飞沙堰之所以被称作飞沙堰,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内江的水先是冲击分水坝的底端,尔后再进入宝瓶口,一旦水比较多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回流。”
“再加上内江的水,流速本就偏快一些,回流会不断加快,进而产生螺旋的离心力,这个时候飞沙堰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只需把飞沙堰的内外侧形成一定的坡度,让水的自然回流,把较多的泥沙都给甩出去,也就达到了内江二次分沙的目的。”
“综上,都江堰完美利用了水的特性,在解决水患的同时,又能处理好泥沙堆积的难题,最后还能灌溉农田,把巴蜀打造成天府之地……”
“李冰,该当刻碑颂其功绩,我们也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