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回到城里后,马上将盖房的事与晓梅商议了一番。他们计划在年前先收拾好地基,年后再准备材料。崇高的理由是年前实在太忙,顾不上。然而,晓梅的想法却与他相反。晓梅认为必须在年前准备好建材,因为年前的建材价格相对便宜。如果等到年后再购买,春天盖房的人一多,砖瓦梁檩、水泥钢筋、沙子石灰等建材肯定会涨价,那时购买肯定要多花不少冤枉钱。虽然盖房筹钱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但借的钱总是要还的,而且自己手里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一分是一分。崇高听后点头称赞,夸晓梅会精打细算。
晓梅在百货门市部也租了两节柜台,年末岁尾生意红火,根本抽不开身去操心购买建材的事,所有的事情都落在了崇高一个人身上。崇高也是分身乏术,只好请岳父过来帮忙。岳父在城里忙活了二十多天,才将诸事料理妥当,只等年后破土动工。
地里的庄稼收割完毕,转眼间就到了冬天。冬天是庄稼人最为清闲的时节,除了做生意跑买卖的,大多数人几乎无事可做。然而,张卫国承包的食堂却异常忙碌。特别是进入腊月后,结婚、见面、办丧事的包桌特别多,食堂人手紧张,只得请父亲张永福过来帮忙了。
卫国出面承包食堂后,岳桂贤成了名副其实的“内掌柜”。卫国对她言听计从,俯首帖耳。表面上看,啥事都是卫国说了算,但实际上话语权却掌握在岳桂贤手中。张卫国当起了轻松自如的主管,而岳桂贤这个“内掌柜”却并不轻松,她感觉压力山大。五六个人的工资、税收和租赁费等都需要在月头发放,还有水电费、卫生费等各种开支。如果不用心经营,不仅无法盈利,恐怕几千元的投入也会打水漂。这担子搁在谁肩上都会感觉沉甸甸的。
在正式开业前,她考察过几家临街的个体饭店和小吃店。考察的结果让她认识到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之一是供销社食堂的位置比较优越,靠近中心大街;地方也比较宽敞,屋里屋外一齐开桌能容纳一二百人同时就餐,这是所有个体饭店都无法比拟的。如果办酒席,个体饭店内是容不下的,必须将大桌摆在大街上。好天还好,阴天下雨就不行了,而且人来车往,尘土飞扬,饭菜也不卫生。另一个优势是师傅们的厨艺比个体饭店的好。食堂的两位大厨都在全县厨艺大赛中拿过大奖,而个体饭店的大厨要么是刚上锅口的新手,要么是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厨艺,要么是厨艺不精的“二把刀”。鲁菜做不好,川菜又不合当地人的口味。此外,食堂的卫生条件也比个体饭店好。总而言之,就是干净。但劣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