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的开始培养小号,就是这赵元僖。”
“按照惯例,赵光义先封了赵元僖开封府尹,”
“赵元僖就比他哥赵元佐薄情寡义的多。”
“他先是在赵元佐面前,挑拨赵光义与赵元佐的关系,说什么父皇设宴,就是没有请你,你气不气?”
“赵元佐格局就比赵元僖高多了,赵元僖是在争储,而赵元佐,早就不想在这冰冷冷的皇宫了,于是顺势而下,烧了皇宫,被贬。”
“而赵元僖,自然而然也就上位了。”
“自古以来,争储的事情就屡见不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元僖这么做,那赵恒,赵元份,赵元杰这些弟弟,自然也有样学样。”
“然后,赵元僖冷不丁的就被弹劾了。”
“这弹劾赵元僖的,是个御史中丞,而这御史中丞背后是谁,就不清楚了。”
“因为这人弹劾了赵元僖后,赵光义的确处罚了赵元僖,但那弹劾赵元僖的,也被罢免了御史中丞一职,外放当官去了。”
“由此一事看来,那些非赵元僖一派的就知道了,光是弹劾赵元僖肯定是不够的,有皇帝撑腰,弹劾顶什么用?”
“同时,赵元僖一系的也借此事情,明白了朝堂之中,还是有敌人的。”
“于是乎,支持赵元僖一系的,如左正言、宋沆等人就联合上疏,要皇帝立赵元僖为太子,甚至,连宰相吕蒙正,也是赵元僖这一系的。”
“这些人联名上疏,就是要坐实太子之位。”
“免得有些人还别有用心,还想争储。”
“但他们这么做,就有些急功近利了。”
“宋朝的背景是五代十国过来的。”
“别说五代十国了,就是五代十国之前那个朝代,到了中后期以来,就很少立太子了。”
“不立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立了太子,那些大臣们就会向太子靠拢。”
“太子的确是皇帝的接班人,但同样,也是潜在的敌人。”
“太子造反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政局不稳,五代十国本来就很乱,一旦立了太子,就很可能被其他势力攻击!”
“这不仅是赵光义不立太子的原因,也是赵匡胤不立太子的原因,”
“所以,那些人联名上疏,要立太子,这简直就是在说,官家啊,你看,咱们都是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