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用来冒充利亚姆,所以这具身体肯定不叫这个名字,而他又是个外国人,所以是有概率叫“布雷恩”的。
不过这里面存在一个“变数”,就是刘晓星在入梦之后,还能否继续的“透过表象看本质”。
刚才在我上车之前,她盯着我看了两三秒,随后便认出了我的身份,似乎说明外貌和入梦并不会影响她的“功能”。
但这也可能是“杨佩宁”去开车的时候,就说过接下来会见到我,所以并不能完全排除这个可能。
至于另外一种可能,自然就是藏在“利亚姆—杨佩宁—秦玉林”之后的、真正的杨佩宁了。
虽然秦玉林在理论上也有一丝可能,但从时间来看,刘晓星还处于研发阶段的时候,他还在“梦境”里给我做“锚点”,所以“秦玉林=布雷恩”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但如果说“杨佩宁=布雷恩”,其实我也不太敢信,毕竟之前周骁的任务里,有一条就是调查“晓星工程”。
所以从逻辑来看,“杨佩宁=布雷恩”的可能也排除了,也就是说现在只剩下第一种可能——
杨佩宁和秦玉林共同使用的那具身体、其真实身份是后来参与“晓星工程”的布雷恩。
这算是个值得在意的巧合,但这个“集合梦境”不同以往,它是经过杨佩宁精心设计的,出现再多的巧合也不奇怪。
这让我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点,但也仅仅只是“一点”。
如果那具身体是布莱恩的,就意味着刘晓星的“功能”出现异常、无法继续进行意识层面的身份识别,甚至可能连统计、分析的“功能”都已经受到了影响。
“我最后再确认一次,你真的要带刘晓星一起入梦吗?”
穆罕默德的声音恍惚间在耳边响起,当时我还以为他是不放心或者舍不得,但现在我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了。
如果“梦境”是一个硬盘,那些场景和路人的“伪意识”、就是存储在硬盘内的加密文件夹。
所谓观察者,就是一个游荡在硬盘里的电子幽灵,需要自己寻找的路径和“密码”、访问一个个文件夹后,再把其内部的信息带回现实。
但这所有一切的过程,都是在意识层面进行的,是“软件”之间的交互。
而刘晓星那些堪称逆天的“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赖她的硬件,至于她的意识……我隐约记得是14岁半。
“一个嘴毒的暴躁萝莉,一个天真的半大丫头……自作孽不可活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