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依然不清楚,杨佩宁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不过想要完成这个目标,肯定需要联合政府的某种“协助”。
但在正常情况下,杨佩宁是无法得到这种“协助”的,所以他选择了E.C.S.O、为那个“最终目标”做前期准备,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积累筹码。
这个部分的计划进行了很多年,中间可能顺利、也可能不顺利,不过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前不久、在联合政府再一次想要剿灭E.C.S.O的时候,杨佩宁认为他想要的时机成熟了。
要知道E.C.S.O能发展到如今的高度,几乎完全是由杨佩宁一手促成的。
化整为零的行动小组、自下而上的逐级渗透、甚至是内部各级别间的单线联系,都让“剿灭E.C.S.O”变成了一件相当繁琐、且成功率极低的事。
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那些复杂的体系和架构,把整个组织的生死存亡,完全维系在极少数的“高层”身上。
只要作为“根”的高层还在,无论上面的野草被火烧还是刀割,都不会影响下一次的茁壮成长。
这是杨佩宁的筹码,同时也是他的底牌和敲门砖。
他用这十几年的时间,向联合政府证明了一件事——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让E.C.S.O、或是其他别的什么组织,像这样一次次的卷土重来。
以此为基础,再加上时局之类的辅助因素,杨佩宁终于跟联合政府达成了合作。
合作的具体内容我不清楚,不过主体应该是杨佩宁会放任、甚至促成E.C.S.O被剿灭;作为交换,联合政府要提供杨佩宁一直想要的那个“协助”。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次的“剿灭E.C.S.O”肯定不会有丝毫水分,否则联合政府也不会开始下一阶段的合作。
但同样的,E.C.S.O也是杨佩宁最大的硬性倚仗,现在毫不犹豫的全盘交出,说明他除了E.C.S.O之外,肯定还有其他的底牌。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或者说现在想这些还为时太早。
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我和陈禹含要不要相信那个“杨佩宁的声音”、坐上“利亚姆”的车被带去见他。
而决定这个问题最终走向的,就是我刚刚的那个猜测、到底跟现实有多大出入。
“说不定联合政府选择小庄姐,是因为她有什么你没发现的能力。”
陈禹含刚提出质疑就感觉不对,顿了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