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不惑之年却看不到登基希望的中年太子。
一个深受皇帝的外戚大臣。
一个手握十几万精锐唐军的边将。
他们三人私下面见足以令人产生某种微妙的联想,更别说李隆基本来就是通过政变上位,他会认为太子李亨准备造反,想要勾结外戚和边将发动政变。
李林甫仅仅命人把这消息上奏李隆基,他便下诏把韦坚和皇甫惟明两人逮捕入狱,并且特意下诏给王忠嗣,让他立刻回朝述职,而后让他兼任河西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
因为李隆基下诏赐死皇甫惟明,所以他必须找人顶替上来。
王忠嗣能够成为四镇节度使,这是建立在皇甫惟明倒台的基础上。
结果王忠嗣接替河西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一年之后,他跟皇甫惟明一样倒台入狱,最后都是死得莫名其妙。
这时唐蕃两国在边境上大打出手,李隆基希望派兵夺回石堡城,于是委任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
哥舒翰拿出破釜沉舟的气势,他征调陇右、河西、朔方、河东等部兵马及同罗骑兵共约六万三千人,同时分兵阻击吐蕃援军,这才勉强在规定时间内攻下石堡城。
在经过石堡城之战以后,同罗骑兵开始声名远播,十几万同罗部众由此卷入大唐朝廷的斗争之中。
安禄山以征讨契丹的名义,请求李隆基调任李献忠为副将,要求他带领同罗骑兵出战,此举是想吞并他麾下的同罗部众。
当时同罗首领李献忠真可谓是求爷爷告奶奶,然而没人愿意替他说话,究其原因在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自从李献忠带着同罗部众归降大唐王朝,其他番兵在战斗力上就显得有些不足,其他部落对于同罗部众自然是落井下石。
李献忠在走投无路之下,他干脆选择叛唐而走,一怒之下带着十几万同罗部众逃回漠北草原。
在李献忠逃到漠北草原后,李隆基委任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让他带兵消灭叛唐而走的十几万同罗部众。
浑瑊亲自向安思顺毛遂自荐,他希望能够领兵讨伐李献忠。
安思顺直接把这任务交给浑瑊。
浑瑊未满二十岁便能带领一军深入漠北草原,并且还能做到大胜而归,由此可见他确实厉害,管中窥豹也能看出他早就做好准备。
因为后突厥汗国灭亡以后,朔方军已经好多年没仗可打,所以大家都想借着同罗部众的人头来换取军功,哪怕知道你是冤枉的。
大唐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