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不长时间,前台帮请的导游来了,是一个年轻女孩,自我介绍叫小谢。小谢问清了季正阳的要求,带着他开始了建水古井的探访之旅。
小谢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一路走,一路讲开了。
先生,现在我们一起去探秘那些隐藏在建水的古井.....
古话说有水则灵。古井是一座古城的灵性所在,它犹如古城的眼睛,记录着古城流逝的岁月。
在自来水、矿泉水普及的今天,建水古井仍然活在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据说建水有古井120口,有单眼井、双胞井、三眼井、四眼井,甚至还有十二眼井。它们不但历史悠久、数目众多,而且造型和名字都很独特,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它们吧。
二人走到了建水东城外太史巷头,小谢介绍说:
这是醴泉,又叫“东井”,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泉水冬温夏凉 清洌甜润,用醴泉水在建水紫陶茶盏内泡茶,色香味极佳。
季正阳仔细观看,醴泉井圈由两块巨石凿成半圆合拢,井栏接口处做成燕尾槽,熔生铁灌入扣住。地板上的小水洼,可以看出有人打水的痕迹。来到翰林街南侧的小巷里,离朱家花园很近的地方,有一口绞车井。小谢介绍说,这口井凿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当初水位低,需借助绞车才能打水,后因上世纪七十年代曲江地震,导致水位上涨,就不用绞车了。
因汲水人太多,桶绳长期摩擦,导致井圈内壁勒痕很深,这一道道勒痕,印证了当年的热闹非凡。直到今天,这口井的水源依然很丰富,依然是翰林街片区居民的生活用水。
来到太史巷街中,在两个停车位中间,是太史巷双眼井。
此井凿于清代。小谢指点着说,此井井圈光滑圆润,井内壁青石垒砌,坚实稳固。从顶上俯视看,很像一个8字。井边车来人往,井水清澈甜润,现仍为附近居民汲饮之用。
在书院街一户民居门口,小谢介绍这口井叫竹叶井,掘于清中期。井圈用一块青石雕凿成圆形连体三孔,外沿近似等边三角形,从井口往下看,井口的倒影像极了古井的眼睛和嘴巴。井旁栽种了几盆绿植,为这口古井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
季正阳走近看看竹叶井的标示牌,木质的标示牌在风雨的洗礼下已经开始掉色、脱落,但也因此多了岁月的感觉。
在桂林街,季正阳看到了凿于民国四年的新井,俗称“四眼井”。这口井体式独特,四个井圈呈“田”字形排列,井圈周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