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飞行员就如同在玩一场逼真的游戏,通过隔离仓内的设备就能轻松驾驶超音速战机。
为了确保安全,整个隔离仓还具备先进的弹射功能。最关键的是,要是战机不幸被毁,它所有珍贵的数据资料、技术信息,将会自动转移到隔离仓内,而其他资料则会跟着战机一同销毁,避免泄露。
一切准备就绪,陈军看向两位教授:“两位老师,现在开始模拟演练。”
随着他按下启动按钮,模拟装置开始运行。众人紧张地盯着,只见隔离仓内的各项数据开始跳动,与外面的模拟战机实现了完美连接。
看着这一切,两位老教授的脸上渐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中甚至泛起了泪花。
“确实可行,太梦幻了,我以前也幻想过这样的技术,但受限于科技水平,一直无法实现。没想到今天被陈军你研发出来了。” 宋教授激动地说道。
“陈军啊,理论上肯定没问题了,不过在安装方面…… 我感觉这需要一个大国匠人级别的科学家来把控,这样的人才可不容易找啊……” 宋教授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毕竟,按照陈军的设计,对战机的改动非常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刚好,我在这方面也有所涉猎,施工以及安装,我全程负责就可以了。两位老教授,你们就等着验收吧。” 陈军自信满满地说道。
两人听后,顿时放心了许多,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毕竟,如此复杂且高级的设计,随便改动一个零件都可能需要耗费数年时间进行研究和调试。陈军能一条龙全部包揽,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这小子的脑袋里,到底装着多少好东西啊,真是让人吃惊。和陈军认识都半年了,可感觉他就像第一天认识一样,永远不知道他的底牌在哪里。” 张教授感慨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宋教授与张教授仿佛变成了悠闲的 “老人”。而陈军则摇身一变,成为了设计工程师与大国工匠,带领着上百号专门技术人才,开始了紧张而艰苦的隔离仓打造工作。
这其中有电脑技术专家、工程专家、机械专家、机电匠人等等,可谓是汇聚了举国之力,将所有最为顶尖的人才都聚集到了陈军身边,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得力助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零件的制造都需要几十人齐心协力,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才能达到严格的技术要求。这就是科研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