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什么天人积分,小粑粑积分的那些不实之意。
若是那般,便不是真实布施,有求有图,自私自利的本质并没有丢弃。
受者空;
既无施者之我,亦无受者之他。故对接受布施者不生傲慢或分别心,视众生平等?。
意思是说啊,你既然选择了做布施这个事情,那就别觉得自己布施了多高级,多厉害,这个人身上这样的,那个人身上那样的,就听不得佛法了。要么就不讲嘛,讲了就别因别人高低贵贱,财富多少,位置高低的去分别。
同样这里也不是说,遇见什么人你都这般,而是指受者,并不是说让你见啥人都哇啦哇啦的嗷嗷这样。
施物空;
指一切所施财物、珍宝乃至佛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本性为空;施者不应贪惜施物,受者亦不应执取外相?。
这句话一语双关。
就是在告诉做布施的人啊,别管是物质上的布施,还是法上的,不要太过执着。比如你有财富条件,想要去做布施,本来想花五百的,然后到地方有点闲多了,花了二百。不是钱多少的问题,而是看自己心就好,别执着在这方面上。有心啊,一块钱也是,但是别去即想这般又舍不得那般。
还有就是比如法布施,舍不得将真东西好东西讲出来,也一样犯贪惜。
众生本就无明,说话还总不把真的东西讲出来,不是讲一点点这个,就扯一点点那个。真东西一点不讲,那是不行滴。
当然了,很多人其实都是不会的原因,也不怪他们不讲。还有的人是因为啊,靠这个赚钱某生,所以要卖这些认知。
受者亦不应执取外相?;就是说被施受者,应该透过现象洞察本质,避免因执着外相而遮蔽本心。
要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即对外境顺逆不执取分别,保持心性清净?。
血脉论中进一步指出;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表明真如本性超越语言相、文字相,需直指内在心性而非外相?。
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众生不该执着外相(如贪嗔痴、断常二见)而堕轮回,唯有破除对色、声、香、味、触等外相的攀缘,方能证悟涅盘寂静?。与《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呼应,揭示外相虚妄不实的本质?。
简单点就是,受者别贪心不足,欲求不满,执着于被受什么,多少得失,贪婪,嗔怨,痴心妄想。简易为断掉常规下的二元对立之心。也就是别在那贪求什么。
要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